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學者:大型傳統媒體仍具議題設置功能

http://www.CRNTT.com   2015-08-18 00:07:35  


 
  推動公民社會發展 報紙仍具重要作用

  新媒體的即時性優勢在推動公民社會發展和公民政治參與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這種優勢在去年的“佔領行動”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對此,李立峯表示,判斷紙媒是否仍有推動公民社會發展及議題設置的作用,應該視乎媒體機構的力量,而不是科技的力量。

  他表示,如《明報》、《星島日報》等大型傳統媒體機構,依然在推動公民社會發展,其議題設置的功能比社交媒體Facebook等更厲害。李立峯說:“現在很多人說在Facebook上看新聞,但不要忘記,大家在Facebook上看的新聞還是傳統媒體的內容。傳統媒體的議題設定功能肯定是存在的,尤其是大規模的專業新聞機構。”

  李立峯認為,由於互聯網的出現,大家的選擇多了,看的東西多了,這一趨勢會使大家集中討論社會某個重大話題的能力比以前弱。“這是個受眾轉化的問題,並不是紙媒或者網媒的問題,不應該把紙媒和新媒體對立。新聞機構和技術平台沒有必然關係。”

  他還表示,雖說現在Facebook等社交媒體或新媒體有很多人看,但那只是某一批、某一類型的人。紙媒仍然有一群“重要的人”會看,例如政府官員、機構老闆、在社會中擔當重要職位的人。

  早前,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市民獲取有關社會政治資訊的途經中,電視和收費報紙仍佔最大的市場份額。李立峯指,傳統媒體依然具有權威性,傳統新聞機構依然是新聞資訊的源頭。

  紙媒應順勢轉型 可做深做精做細

  面對網媒的洶湧來襲,紙媒可以順勢發展,不斷轉型。李立峯說,現在有很多紙媒也已嘗試轉型,作出改變。紙媒比不上新媒體的時效性,但紙媒可以做深入調查及特寫新聞,或者加強副刊和評論。

  李立峯也指出,儘管新媒體、網媒也可以走“深度報道”路線,但礙於人手資源有限,做出來的報道深度也很有限。他說,目前多數網媒都是轉發傳統媒體的報道,而以刊發評論為主。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