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李秘:傳統政黨要適應網絡時代新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15-12-30 00:09:56  


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秘。(中評社 高映竹攝)
  中評社香港12月30日電(記者 高映竹)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副院長李秘日前在上海召開的第五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學術研討會上表示,互聯網是一個新的傳播媒介,同時也是新的社會組織形式和新的思維方式。它必然會對既有的各種政治組織和制度產生革新效應。面對“網絡時代”的挑戰,台灣各政黨,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都開始改造自身組織和運作方式,向“平台+志工”方向的方向調整。

  “在傳統上,政黨都是一個邊界清楚的穩定的組織,它的組織架構是金字塔型的,最上層是政黨核心,中間是各級黨工,下層是普通黨員。不同的層級承擔著不同的職能。信息在這個組織體系內上下流動,卻很少橫向流動。”李秘表示,“但是網絡社會的基本屬性就是“去中心化”和“參與互動性”,這些特征都與傳統政黨的理念直接衝突,從而對政黨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2014年台灣“太陽花學運”和“九合一”選舉展現了互聯網的政治動員能量。此後,社運領袖紛紛成立新政黨,希望在台灣的政黨政治中分一杯羹。李秘認為,太陽花運動中的組織和運作模式為新興政黨的組織發展提供了借鑒。

  隨著網絡社會日益碎片化,“宏大敘事”已經激不起年輕一代的共鳴。而且他們都是個性十足,很難有一個目標能夠成為共同的目標。李秘認為,新興政黨都不把自己視為社會發展的“引路人”,而是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合作平台”。在這個平台上,所有的黨員、支持者、網民都可以就某一個問題開展討論,形成政策共識,然後聯合採取行動。

  要把政黨建立一個合作平台,還需要對網民和自組織產生吸引力,而願意成為這個平台的志工。李秘指出,這樣,政黨就要不斷發現和製造議題,然後把盡可能多的對這個議題感興趣的網民和自組織連接在一起,實現橫向擴張,形成一個議題共同體。

  此外,決策應當“基層化”。他說,“新興政黨把大多數的決策權、分配權、用人權徹底讓渡給黨工、黨員、支持者,甚至是普通民眾。黨工、黨員、支持者都不再是被動的任務執行者,他們把自己變成“版主”、意見領袖,主動去經營選民,育成小微社群。這樣,政黨的領導力最大可能地分布到基層,決策制定者是那些對“在地情況”最了解的人和富有才華的問題解決者,他們能夠及時響應選民需求,量身定制一些切合小眾群體的政策主張,引入更多普通民眾參與到政黨的運作中。”

  最後,李秘指出,“傳統政黨也進行組織改革以適應網絡社會的崛起,比如開放政黨、黨組織扁平化、增加互動性和基層黨工的自主性等措施。同時政黨仍保留比較明晰的意識形態和領導核心。這讓傳統政黨的組織結構帶有“聯邦制”的色彩。”但是傳統政黨轉型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國民黨,受制於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要徹底適應網絡時代的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