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2015年是中國經濟孕育新增長力量的關鍵轉折期

http://www.CRNTT.com   2016-02-12 08:21:04  


細細解讀2015中國經濟增長各個方面的指標數據,可以看出,在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積極推動下,2015年正是中國經濟孕育和爆發新的增長力量的關鍵轉折期。
  中評社北京2月12日電/在經歷了對“唱空”中國早已見怪不怪的2015年,在經歷了國際經濟形勢愈加複雜多變、全球經濟增長復甦持續乏力的2015年,中國最終交出了GDP實際增速為6.9%的經濟發展成績單。

  光明網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傑文章表示,細細解讀2015中國經濟增長各個方面的指標數據,可以看出,在全面深化改革戰略的積極推動下,2015年正是中國經濟孕育和爆發新的增長力量的關鍵轉折期。這些新增長力量的孕育和壯大,正是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鳳凰涅槃”,必將成為中國經濟在今後10-20年內維持中高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

  文章分析,首先,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2015年中國經濟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在投資和出口增長明顯回落的情形下,消費充分發揮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穩定器”和“壓艙石”的核心作用。2015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30萬億,消費對中國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個百分點,創15年以來的最高點。其中,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要比投資高出30.3個百分點,毫無疑問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大動力。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動力機制的這個重大變化表明,中國經濟已經正式走向了內需驅動型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中國經濟抵禦全球經濟波動風險的能力在提升,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也將穩定在一個相當的高位。更要值得重視的是,中國的消費正在處於結構升級和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的關鍵轉折期,2015年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文化旅遊產品的需求、健康綠色產品的需求等消費新增長點的蓬勃興起,必然從需求側拉動或者說倒逼供給側轉型升級的渠道,創造大量的高質量投資增長點,催生中國製造業整體的轉型升級,為維持中國經濟今後的高質量增長,提供極為重要的內生動力。

  其次,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出現重要的轉折期。從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方面來看,2015年第三產業增速8.3%,不僅增速上遠超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而且在增加值總量上也超過了第一和第二產業的總和。其中,從第二產業結構的變化來看,在落後產能逐步被淘汰的同時,高新技術產能在顯著擴張。2015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高達10.2%,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而且,第三產業中的新興服務業成為新增長點,互聯網應用、交通通信、文化娛樂、教育醫療、養老保健等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成為拉動相關製造業投資增長的主導力量之一。從製造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方面來看,在中國國內發生高端消費群體持續擴大、需求結構出現顯著升級的情形下,總是習慣於“價低物廉”、模仿剽竊以及低端出口生產模式的中國本土製造業企業,在產品質量、產品設計等精益製造基礎能力方面的嚴重不足,導致了中國國內“需求外移”與“供給不足”現象的發生。換位思考,這種情形也就意味著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蘊含著大量的高質量投資機會和創新研發投入需求,同時,也孕育著巨大的經濟新增長點。只要中國能夠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產品質量和產品設計提升作為供給側改革的核心任務,以做強“傳統”產業和發展新興戰略產業的有機平衡作為立足點,以供給側的創新來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培育形成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新增長點,打通現實需求向潛在增長動力有效轉換以及“需求引致創新”的障礙機制,中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基礎必將牢不可破、堅如磐石。

  最後,“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以及亞投行和金磚銀行等國際機構的設立,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和產能國際合作創造全新的對外空間和支撐作用。在“取長補短、各取所需”式的“互利共贏”戰略思維的推動下,中國倡議的鏈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發展中國家之間經濟聯繫的各種創新國際合作模式,既能夠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優勢互補協作以及經濟可持續增長,提供獨特的合作機制,也可以為中國依靠自身的產業比較優勢擴展出口空間,尋求新的外部經濟發展機會,提供經濟增長的新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