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 
中評論壇:台灣變局與兩岸關係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6-03-28 00:16:08  


 
  其次,兩岸經濟關係從市場層面來看正處於關鍵轉型期,有可能不進則退。當前,隨著全球經濟變革和兩岸經濟轉型,兩岸經濟關係面臨市場動力轉換的問題。即過去是台灣製造業分批次向大陸進行轉移,進而帶動兩岸的貿易。但到了2010年前後,這種轉移告一段落,台灣製造業轉移大陸的差不多都過來了,同時隨著大陸投資環境的變化,一些傳統的加工出口製造業開始向東南亞等地轉移,最近4、5年間兩岸貿易投資增長減緩甚至出現衰退,在目前的經濟合作水準下,兩岸傳統貿易和投資規模已經面臨著“天花板效應”。下一步兩岸經貿合作應該向服務業拓展,台灣的服務業佔島內GDP的60%以上,需要向外擴張、尋找新的市場大陸則正處於從工業化後期向服務業方向轉變的時期,兩岸在服務業上有著很大互補優勢和合作空間。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大陸加入WTO以來,對外簽署的服務市場開放力度最大的協議,台灣服務業本來居有先進入大陸市場的獨特優勢,但很遺憾在島內受阻至今仍未實施。隨著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加快開放,台商的先行優勢已經弱化了,這是很可惜的事。傳統的動力在弱化,新的動力受阻短期內難當重任,未來兩岸經濟關係發展將面臨新的市場考驗。

  第三,若兩岸經濟合作無法擴大和深化,現有深層次問題會進一步放大。比如兩岸局部產業領域的競爭性問題,如果兩岸不能深化產業合作尤其是制度化合作,兩岸產業發展就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未來競爭領域很可能會擴大和強化。如“中國製造2025”與台灣生產力4.0方案,許多重點產業領域是相同的,若兩岸加強產業政策的協調,就是兩岸加強產業創新合作實現協同發展的政策機會;但如果缺少政治互信和合作平台,就可能變成競爭關係,對兩岸來說都不利。再是大陸的“一帶一路”建設,如果台灣能夠積極參與,不僅可以分享到大陸市場機會,兩岸還可以將合作領域擴大到“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某種程度上實現兩岸經濟合作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相銜接。但兩岸如果沒有制度化合作平台和政治互信,台灣不僅難以有效加入“一帶一路”建設,而且還會因為大陸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與相關國家進一步相互開放市場和建設項目,在大陸的機會反而可能遭到弱化。

  總的來說,台灣大選後,兩岸經濟合作面臨的不確定因素非常多,有來自制度面的、市場面的、結構面的,這些結構面的因素有可能產生一些反作用和反效果,回過頭來對雙方的經濟,特別是對台灣經濟的負面影響是不能小看的。台灣經濟當前並未走出困境,2015年增長率僅為0.85%,連1%也沒保住。在基數較低的情況下,2016年一般預測台灣經濟增長也難超過2%。就是說,過去國民黨執政時面臨的經濟問題與國際環境,民進黨執政後也一樣要面對。不同的是,過去8年國民黨執政時兩岸經濟合作成效明顯,對外經濟關係也有拓展。但民進黨執政後不僅要面對不利的國際經濟環境,還要面對兩岸經濟關係及對外經濟關係的諸多不確定性。尤其兩岸經濟關係對台灣經濟的影響,無論誰執政都是無法回避的;在經濟大環境不利情況下,兩岸經濟關係受衝擊對台灣經濟更為不利。問題是,民進黨若不承認92共識及其核心內涵,如何延續和深化兩岸經濟合作?民進黨過去長期抵制兩岸經濟合作,並通過政治操作營造出不利兩岸經濟合作的氛圍,自己執政後又如何解套?如果兩岸經濟關係停滯,影響台灣經濟自不必說,民進黨能夠實現“先國際、後兩岸”、“從世界走向中國”的參與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路嗎?經濟因素和兩岸經濟關係走向,將是民進黨重新執政後面臨的重要考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