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譚惠珠語中評:排外的本土不符香港成功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6-05-23 00:06:16  


譚惠珠。(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香港5月23日電(記者 莊恭誠)“本土”近期成為香港社會的熱門話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惠珠日前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本土”如果達到排外的地步,就跟香港一向以來能夠發展成功的經驗是相反的。而如果披著“本土”的外衣搞“港獨”,在法、理、情的層面都是不對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早前訪港期間,在講話中特別提到“本土”。他指出,鄉土情懷人皆有之,香港同胞對自己生活方式和價值理念的珍視,理應得到尊重。而“一國兩制”的一項主要內涵,就是保持香港原有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就是對香港“本土”實際情況的最好照顧。至於有極少數人排斥一國、抗拒中央,甚至打出“港獨”的旗號,張德江認為,這不是“本土”問題,而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

  “本土”排外很笨

  譚惠珠指出,香港社會現時對“本土”的定義,人人都不同,“港獨”則比較清晰,就是要獨立、自己變成一個主權國家,而後者的主張肯定是分裂國家。

  她表示,如果“本土”的意思是指在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應該優先,那這種情況在其他國家都有,例如美國在招收醫學生時,極少錄取外國學生。

  “但是如果‘本土’的意思是排外,我會覺得很笨。因為香港地方這麼小,每件事都‘塘水滾塘魚’,單靠本地的話,發展的空間有限,因此不應該排外。”

  譚惠珠認為,帶有排外性質的“本土”,跟香港一向以來能夠發展成功的經驗是相反的。如果披著“本土”的外衣搞“港獨”,那在法、理、情上都是不對的。

  她強調,一個社會要進步,需要吸收外來的知識和人材,亦要向外參與國際的活動。香港一路成功的因素,是具備友善的社會環境,能夠吸收外來的人材留在香港發揮,從而令香港成功。因此她不覺得“本土”現時在香港要成為一個問題。

  “現在有些人,一個人戴N頂帽,一時說自己‘港獨’,一時說自己‘本土’,一時又說自己是某某前線,一時又反水貨客,一時又舉起黃傘,我不知道他們的目的除了搶眼球之外,還有什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