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跨越“流動性陷阱”需多項改革政策聯手

http://www.CRNTT.com   2016-07-23 07:01:52  


目前,中國經濟進入轉型調整新階段,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市場環境偏緊,傳統行業投資不旺,都導致民間投資意願不強。這直接反映為上半年狹義貨幣(M1)大幅增長了24.6%,遠高於廣義貨幣(M2)11.8%的增幅。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鬆成日前表示,從M1和M2的貨幣剪刀差趨勢看,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民間投資意願不強形成流動性陷阱

  證券時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表示,實際上,從去年10月份開始,M1與M2的增速差距便不斷擴大。央行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6月末廣義貨幣M2增速為11.8%,而M1的增速高達24.6%。二者的差值已經由去年10月的0.5個百分點,升至今年6月的12.8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央行印鈔票刺激經濟,結果錢並沒有流向實體經濟,而是以活期存款的形式趴在了企業賬上。靠貨幣政策刺激經濟的邊際效應正在遞減並且不可持續。

  信貸的擴張並沒有帶來中國經濟增長效率的提升。比較去年上半年與今年上半年的多個經濟數據可以發現,投資下滑應該是今年經濟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占投資比重超過60%的民間投資大幅下滑,造成了重要的投資缺口。這使得穩增長的壓力落在了國家財政以及本已杠杆高企的國企部門投資身上,上半年國企投資按年增速達到了23.5%。需要強調的是,民間投資增速是判斷經濟景氣的關鍵指標,現在民間投資明顯低迷,已成為中國經濟的軟肋。如果按此趨勢下去,在全國投資中占比超過60%的民間投資的放緩必將會影響下半年的經濟增長。

  導致民間投資下滑的原因遠不止在於貨幣發行機制變化。比如來自政府和政策的問題阻礙了民間投資,國務院督察就發現,部分地方存在民間投資准入門檻過高的問題,不利於民間投資的增長。另外,企業稅費負擔重、貸款難、貸款貴的老問題也影響了民間投資的增速。最直接的原因是當前經濟生產中的投資回報率(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房地產業)低下。目前,中國經濟進入轉型調整新階段,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市場環境偏緊,傳統行業投資不旺,都導致民間投資意願不強。這直接反映為上半年狹義貨幣(M1)大幅增長了24.6%,遠高於廣義貨幣(M2)11.8%的增幅。也就是央行調統司司長盛鬆成日前指出的,中國企業已經出現“流動性陷阱”現象。

  穩增長應該穩政策

  文章指出,以上經濟現象無疑會給下半年的中國經濟走勢帶來很大不確定性,好在上半年經濟增速已經達標,為下半年經濟運行打下底子,也為經濟政策留出了一定的回旋空間。對於下半年的經濟工作和政策走向,決策層已經通過組織多場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釋放了信號:7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表示,要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穩定宏觀政策取向,加強相機調控和預調微調,積極防範和穩妥化解各類風險,通過促改革、調結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在合理區間運行。

  從決策層的表態來看,穩增長依然成為下半年的工作重點,而穩增長關鍵在於穩預期,穩預期就要穩政策。穩政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央行將依然保持實質性穩健貨幣政策。從5月份權威人士發表談話算起,中央已多次表示持續放水絕非推動經濟增長的長久之策,重申“有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經濟工作的當務之急”、不採用大水漫灌的刺激政策的政策意圖。如果短期內貨幣政策偏向降准甚至降息,等於向市場傳遞出與中央政策思路不一致的信息,讓國內外更加認定中國的經濟政策左右搖擺。這對穩定社會預期和改革政策落地無疑是十分不利的。事實上,目前市場並不缺少流動性。而近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也將對寬鬆貨幣政策形成約束,促使央行的貨幣政策更趨“中性穩健”。

  其次,下半年中國的財政政策肯定將更加積極,基建等相關投資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打破“流動性陷阱”的關鍵是加強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基礎建設投資,推動經濟結構轉型,而不是僅僅在貨幣政策上打轉。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不僅對於擴大基礎設施投資來說必不可少,更是在發揮引導作用、創造更健康的投資環境、引導社會資本在投資方面扮演積極的角色。要擴大有效投資、減輕對出口和房地產經濟的依賴,根本還是在於增強國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投資意願,切實降低民企的融資成本,降低行業門檻,減輕稅費負擔,實行市場化改革為民間投資和公共部門投資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只有這樣,最終才能恢復實體經濟的活力,實現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第三,穩增長的關鍵是要進一步深化改革以增強政策成效,為市場提供信心支撐。未來要提振民間投資,就必須進一步推進多項改革(政府進一步簡政放權、國企改革、財稅改革)。隨著改革進入到深水區,不可避免要觸及很多方面的利益,既包含國企,也牽扯很多政府和行業部門。在這樣的環境中,民企要發展,其難度可想而知。而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進展之前,恐怕很難期望民間投資會有明顯回升。值得一提的是,從近期決策層一系列密集活動可以看出,中央在加緊摸底經濟形勢,為下半年制定正確的經濟政策尋找更多依據。中國經濟正處於大破之後向大立階段過渡時期,未來6個月的政策成效非常關鍵,決定著經濟在底部調整需要的時間。現階段最重要的是穩定預期,同時要有明確的改革路徑作為信心支撐。

  總之,除了繼續以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靈活穩健的貨幣政策撐住經濟增長底線外,還要加大去產能力度,進一步通過簡政放權、減稅降負來減少民間投資的門檻和限制,鼓勵更多民間投資出現,借此來增強市場和企業的信心,穩定市場預期,以跨越“流動性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