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劉相平:台“國史館”新規暗藏一石數鳥之計

http://www.CRNTT.com   2016-08-09 00:26:39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作者 劉相平)台灣“國史館”,主要職能是編史和保存各部分移交進館的檔案。截至1995年,該館存有民國檔案20多萬卷,另存有人物檔案18萬卷(件),照片檔案10萬多張,不但包括1949年前後國民黨政權從大陸運台數萬卷“國民政府檔案”、“行政院檔案”、以及各部檔案,也包括1945年台灣光復後形成的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台灣省政府、台灣省地政處、台灣當局其他機構以及一些個人的檔案。其中,1995年,由中國國民黨黨史館移交“國史館”收存的“大溪檔案”(後取名為“蔣中正總統檔案”),時間跨度為1923-1975年,計有4200萬册、27.3萬件,內容廣泛、數量頗豐,史學價值極高。無疑,台灣“國史館”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含台灣近現代史)的資料重鎮,是兩岸研究近現代中國史學者必訪之地。

  2016年7月26日下午,台“國史館”網站突然宣布“台北及新店閱覽室自8月1日起停止閱覽服務”,進行為期約1個半月的整修;並在完成後,同步調整閱覽規則。“新規則”除了規定對台灣人士實行“申請預約制”、台灣學者“若要查看則需提前15天申請,30天內回復”外,對閱檔者的資格重新作了規定:删除了“原規則”中規定,删除了了“年滿18歲以上,經政府核准入境之港、澳及大陸地區人士,應出具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學術文教機構、公務機關或本館一級主管以上之推薦函,但烈士遺族為查閱先人史料,且持有證明文件者,得免具推薦函”、“本館邀請之訪問學者”的條款。

  這是2016年台灣再次“政黨輪替”後、吳密察擔任台“國史館”館長以來的第一個重大舉措。該舉措引來兩岸乃至國際學界的一片撻伐之聲,然而,台“國史館”一意孤行,只是把其“新規則”之“平等互惠之外國人”改為“外國人,以其本國法令未限制中華民國國民申請提供其政府信息者為限”而已!吳密察表示,“國史館”只是“回歸法制”,而此前台“國史館”沒有依照“檔案法”辦事。然而,在堂而皇之的語言包裝下,吳密察及台“國史館”隱藏著“一石數二鳥”之計!

  其一、企圖壟斷學術資源、掌控學術話語權。台“國史館”館藏檔案,其1949年以前部分,大多已經開放,為近年來史學界的研究做出了不小的貢獻,然而,其1949年以後的檔案,則剛剛列入“開放”行列,學界運用也才開始起步。根據吳密察“新制”,這批檔案的運用權已然落入少數人手裡!對於大陸學界而言,這批檔案是“中國現代史(含台灣史)”研究的重要資料來源,對吳密察等人而言,這批檔案則是“台灣現代史”的核心資料。掌握了這批資料,吳密察等人就可以掌握1949年以後“台灣史”的學術話語權,私心自用,可見一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