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趙穗生北京演講:特朗普要麼撞牆 要麼回頭

http://www.CRNTT.com   2017-01-15 00:04:54  


美國丹尼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秦正陽)在1月14日下午舉辦的人大重陽系列講座第80講上,美國丹尼佛大學約瑟夫•科貝爾國際關係學院終身職正教授兼美中合作中心主任趙穗生做了題為“美國反思對華40年接觸政策與特朗普總統中國政策背景分析”的講座。趙穗生認為,特朗普對中國的批評,實際上反映了美國這幾年來對40年來對華政策反思的結果。未來特朗普很可能也會和往屆總統一樣由中美競爭走回到合作,他需要一個回到現實的學習過程。中美在亞太地區和平共存對彼此是最為有利的,正如尼克松所說,“中國崛起的危險來自於中國內部”,並非外部。

  特朗普反映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反思結果
 
  趙穗生認為,從特朗普競選、當選到馬上還有一個一個禮拜入駐白宮,他在這一段時間的很多言談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被動反應式的。換言之特朗普並沒有很全面的對外戰略思路,更沒有很全面、很具體的對華政策,因為特朗普沒有任何外交政策經驗,對中國的了解更是非常皮毛,他面臨的學習曲線會非常非常陡峭。特朗普的執政團隊中也很少有真正了解中國的人。

  趙穗生指出,特朗普對中國的批評,實際上反映了美國這幾年來對40年來對華政策反思的結果。這40年來美國對華政策建立了一個很基本的概念上,叫做“接觸政策”。“接觸政策”是對應於“遏制政策”的反動。在尼克松訪華之前美國對華是遏制和孤立的,但尼克松很有眼光地認識到對華孤立和遏制不符合美國利益。尤其黨美國要結束越南戰爭,在亞太地區需要一個穩定和和平的角色,因此需要把中國納入當時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體系當中。

  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的失敗

  他說,而接觸政策建立在兩個目標前提之下。第一,如果美國協助中國成為現代化國家,中產階級在中國出現會促使中國走向自由化和民主化,中美之間會產生價值觀念上的重合,就會導致利益上的重合;第二,二戰後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是開放的,自由的,非歧視性的,把中國納入這個國際體系中,中國就不會成為體系的破壞者,而會成為“利益相關者”。美國的領導地位也不會因此受到挑戰,這是美國對華政策,對華接觸政策的起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