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評智庫:國民黨的本土化影響兩岸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7-07-23 00:02:38  


 
  深藍在面對“大中國路線”時的分裂,意味著深藍內部趨統的勢力進一步弱化。洪秀柱選舉失利後,雖有支持者喊出成立新政黨訴求,但國民黨分裂可能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洪秀柱實力有限。國民黨將繼續本土化,而這一“本土化”趨勢始自蔣經國,是國民黨在台灣生存發展的客觀需要,非洪秀柱一人可扭轉。

  國民黨本土化趨勢的不可逆轉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路線之爭再次浮上檯面。黨內統派認為,國民黨為了勝選,始終把團結當作首要解決的問題,為了確保團結,繼而對黨內路線分歧諱莫如深。這種為團結而團結的狀態,導致國民黨無法提出清晰的發展方向,在兩岸關係和大陸政策方面無法做到旗幟鮮明,也讓國民黨在島內漸失人心。然而,台灣民意真的如此嗎,藍營的支持者真的是因為國民黨沒有扛出“大中國”或“統一”大旗而含淚不投票嗎?

  2016年“大選”,蔡英文在兩岸政策上靠“維持現狀”模糊再模糊的論述輕而易舉地贏得了選舉;2017年國民黨主席選舉,提出清晰“一中同表”的兩岸關係發展路線的洪秀柱慘敗,深藍分裂;洪秀柱在選舉中拋出的統獨議題、認同議題,非但沒有凝聚“挺柱”的向心力,反而讓更多藍營民眾憂懼這一激進路線會讓國民黨分裂,甚至泡沫化,從而自發配票給吳敦義,沖高了吳的得票,讓吳敦義陣營操作“西瓜偎大邊”、“一輪過半”策略成功。這些政治現實說明,國民黨內的路線之爭很可能只是假議題,“大中國論述”現階段已無法在國民黨內形成氣候,統派勢力在在國民黨內已徹底邊緣化,吳敦義帶領下的國民黨無疑會延續以往國民黨的“本土化路線”,且持續深化。

  但國民黨的“本土化”一定會導致國民黨“獨化”且“和平統一”已經喪失條件了嗎?回顧歷史,國民黨本土化並非一時興起,而是始自蔣經國。對國民黨本土化的研究也不是剛剛起步,以往的研究成果一般認為,國民黨本土化是國民黨為了在台灣生存發展所做的是適應性調整,包括“人事、體制、政策、價值取向等層面,是順應台灣主體意識、健全政黨體制、適應選舉政治的必然要求”,其內涵是要“認同台灣、愛鄉愛土、凝聚族群”,但“不至於滑向‚台獨化‛、‚獨台化‛、‚去中國化‛歧途”。①如2005年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為了擺脫其外省人原罪,修改黨章,從論述、組織、政策等方面全方位推動國民黨本土化。2008年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他對國民黨的本土化改造並沒有阻礙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可見,本土化是島內政治發展的必然趨勢,它並不等同於“去中國化”與“台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