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大陸對台政策須理解的基本概念

http://www.CRNTT.com   2017-09-11 00:09:47  


 
  筆者對“一個中國框架”的最初想法是:長期以來雖然國共兩黨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各自一個中國的內涵不同,雙方都不可能相互接受。筆者在2004年的參考文章中認為:“由於內外形勢的變化,‘一個中國’成為新形勢下需要兩岸來協商處理、共同維繫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需要雙方合作來求得處理,需要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以相互體諒包容的默契找到一個恰當的形式來共同堅持‘一個中國’”,“找到統一前雙方共同支撐與維護一個中國的適當形式。”這個形式,必須是雙方共同搭建構成、相互都能接受,同時又不違背一個中國原則,是一個現實中的“框架”。從一定意義上講,原則是各自堅持的,共同之處是都承認兩岸屬於一個中國、不是國與國關係;框架是雙方共同搭建共同構成的,解決的是現實中能夠有效互動的問題;原則更多的是屬於理念的、意志的,框架則側重於現實的、具體的,是原則在現實中的體現。

  關於“合情合理安排”

  “合情合理”的“安排”,最初要表明的是“一國兩制”模式中的各項內容設計,對台灣都是合情合理的,也是不應該不接受的。但國民黨當局堅拒“一國兩制”,先是堅持“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後則始終要求我在台灣政治地位與國際活動空間問題上“正視現實”。直到上述2008年“12.31重要講話”中,胡錦濤指出:“對於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活動問題,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兩岸的務實協商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⑧至中共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提出:“希望雙方共同努力,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⑨“安排”二字,看似一個簡單的詞語問題,實際上在紛繁複雜的兩岸關係中,凝結著對雙方關係長期探索的全部歷史經驗,包含著高度的政治智慧與實事求是精神。

  上述可見,領導人最初是更明確地將“合情合理安排”運用在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上,後又擴展到整個兩岸政治關係。筆者早先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也大致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