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關鍵挑戰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8-01-14 00:08:28  


 
  中美關係長遠發展的關鍵挑戰

  對於中美關係而言,一次高訪難以化解諸多深層次難題,關鍵性的挑戰仍然存在。隨著中國發展站到一個新的歷史方位,這為新時代中美關係的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

  第一,實現中國夢與美國夢的對接。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提出作為中華民族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的中國夢理念,並希望把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傳遞給世界各國人民。可以說,中國夢的國際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中國政治制度的生命力和經濟增長的活力,以及為世界經濟復甦做出的巨大貢獻。由於它畢竟打破了“華盛頓共識”的神話,客觀上凸顯了美國夢的失色,一些美國政客和選民出於政治偏見或誤解,把本國的經濟困難特別是分配制度不公這筆賬算在中國頭上,把中國夢視做對美國夢的挑戰。例如,特朗普訪華期間,中美企業共簽署涉及34個合作項目、金額達2535億美元的經貿合作協議,這本是兩國企業從互利共贏出發取得的合作成果,一些美國媒體卻迅速給出負面評價——“數字大,實質少,多數協議不具約束性”。中美需要找到連通中國夢與美國夢的管道,例如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合作,讓事實說話,實現中美戰略對接,打造共同發展。

  第二,破除地緣政治博弈的慣性。中美關係每逢重大外交安排,美方必有私下的配套動作,這已成規律。特朗普11月初訪華也不例外,出現了重提“印太戰略”聚焦對華競爭以及邀請台灣方面蔡英文對美國“過境訪問”等一系列干擾因素。這表明,美方仍有強大的地緣政治認知和行為慣性,在地區議程特別是政治和安全議題上,競爭的傾向強於合作。由於中美在地緣政治和安全議題上立場差距大,政策協調難度大,而兩國做出任何重大決策和行動都會觸動地區乃至國際格局,形成新的互動方式,確立新的規則,進而奠定各自在新秩序下的地位與作用,因此,中美在地緣政治層面呈現的膠著狀態恐將持續相當長時間。這期間,兩國進行相關政策評估和抉擇都需極其審慎,避免被冷戰思維綁架,應拿出正視現實的基本態度,為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負責,讓中美關係往前走,和平本身就是中美關係發展能給世界帶來的最大公益。

  第三,在意識形態競爭中走向互鑒、融合。特朗普訪華前夕,白宮幕僚長凱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公開說,“中國不是美國敵人”,“中國政府的體制看來適用於中國人民。”這種相對客觀、理性的觀點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美國輿論中。近年來,美、歐等受結構性問題困擾,經濟發展失速,社會矛盾尖銳,民粹主義和分裂主義崛起,國家陷於內部紛爭和分化。事實表明,西方民主並非能解決問題、建構共識和培育政治共同體的天然美好制度;而中國政治和文化所包含的民主思想能否被世界所接納,仍然要看中國能否跟上時代發展,在表達對本國本民族發展和利益關懷的同時,也體現出對世界和人類共同發展利益的、充分的人文關懷。從這個意義上說,只要意識形態之爭不至於演化為像冷戰時期美蘇之間那種壓倒一切的對抗性質,避免那種毀滅性的“相互埋葬理想”,那麼,中美在意識形態碰撞、交流中走向互鑒、融合不失為探索未來國際秩序的一條可行道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