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評智庫: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18-02-17 00:22:02  


 
  第三,突出文化對於促進兩岸心靈契合的作用。十九大談及兩岸關係,至少有兩個要點:

  一是重申“六個任何”,再次強調“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表示“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為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劃清了剛性底線。應當說,中國共產黨對於堅持“一中”、反對“台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是一以貫之、從未改變的,是堅定不移、不可撼動的,也得到了大陸民意的擁護和支持,已經上升為具有戰略意義的國家意志。

  二是宣導“心靈契合”,同時把中華文化作為促進心靈契合的有力抓手。在報告中,“弘揚中華文化”與“促進心靈契合”是用逗號隔開的兩個分句,共同組成了完整的一句話,說明兩者在邏輯上具有手段和目的的關係。從這個意義上講,十九大指出的“激發文化創新創造活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等,雖然不是在論述兩岸關係時提到的,但並不意味著與兩岸關係無關。恰恰相反,它們對於發展兩岸關係特別是實現心靈契合均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如果說“六個任何”是講給少數分裂勢力聽的,那麼“心靈契合”則面向廣大島內民眾,具有更多的“人情味”和柔性色彩。“六個任何”與“心靈契合”,一個剛、一個柔,兩條線,勾勒出新時代兩岸關係發展的輪廓。而文化是這幅畫作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

  二、新時代中華文化推動兩岸關係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中華文化與兩岸關係聯繫日趨緊密。沿著十九大指明的方向前進,兩岸關係發展、實現心靈契合的過程,與中華文化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可相互貫通、相互促進,統一於實踐之中。

  第一,增強中華文化“當代篇”對島內民眾的感召力。十九大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也就是說,可大致分為“傳統篇”和“當代篇”兩部分。過去,考慮到“兩蔣”主政時期在台灣大肆推行“反共”教育,島內民眾或多或少地有某種程度上的“恐共”、“懼共”心理,為不致造成意識形態爭論和對立,在兩岸範圍講“中華文化”,一般特指“中華傳統文化”,往往忽略甚而有意迴避了中國共產黨影響塑造的中華文化“當代篇”。這次全國代表大會出現了一件令人津津樂道的事情,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盧麗安以黨代表身份亮相人民大會堂,從容反駁“當中共黨代表就不愛台灣”的質疑,真誠表達“愛台灣也可以愛祖國大陸”等觀點理念。一夜之間成為兩岸輿論焦點,並引發數位台籍青年效仿、不懼台灣當局警告公開表達入黨意願,被島內媒體稱為“盧麗安現象”。該現象表明,中華文化“當代篇”不僅不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障礙,反而具有蔚為強大的吸引力感召力。要努力尋找恰當的方式方法,持續強化這一吸引力感召力,讓島內民眾能夠客觀真實地瞭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實踐中為中華文化賦予的時代內容、增添的大陸特色,消除偏見、修正認知,從而增進骨肉感情、實現心靈契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