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謝明輝:用中華文化建構兩岸共同家園

http://www.CRNTT.com   2018-05-22 00:19:26  


 
  五、中華文化開啟兩岸和平統一大門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共通性使其影響力遠超越血緣,而將中華各民族緊密的圈在一起。如同“文化中國”的三個意義世界,除了以漢人為主體,由台灣、大陸、港澳,以及新加坡等所組成的社會,以及散布世界各地的華人所建構的社群外,最重要是和大陸不必有血統或婚姻的關係,但卻通過學術、媒體、企業、外交等渠道接觸參與其中,如:瑞典的馬悅然、英國的李約瑟、美國的狄別瑞,以及法國的龐德邁,彰顯出文化高於血緣所展現出的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台灣光復,隨國民黨政府來台的除了60萬大軍、近140萬的各省市民眾之外,更重要的是來自全大陸各界的菁英也匯聚於台灣。國民黨政府並成立了“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以發揚傳統中華文化與倫理道德為使命,中華文化精髓予以保存與發展。

  至今台灣人依然崇尚倫理孝道,重視慎終追遠。台灣人自小就被教導禮義廉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政治上,更講究“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素養。農曆九月初九“重陽”定為敬老節,各地多舉辦敬老大會、慰問贈禮,以宏揚敬老崇孝的美德。清明時節掃墓祭祖是中華傳統重要的活動,表現出不忘本的傳統。在宗教信仰上,為紀念媽祖升天的媽祖繞境巡遊,仍是台灣傳統陣頭規模最大、自發性參加人數最多的宗教活動,並被列為世界三大宗教盛事之一。

  在大陸經歷文革十年浩劫後,台灣開放老兵赴陸探親,台商赴陸經商...,兩岸間的交流將台灣保留的中華文化精髓又帶回大陸,使得中華文化在大陸獲得重生,茲舉例說明如下:

  (一)語文思想

  “唐山過台灣”一句話就是形容早期渡海來台的大陸漢人在台開墾的歷史。當時以福建人、廣東人為主,因而閩南語成為主要使用語言。自國民政府來台後推行國語,是以兩岸人民語言能夠相通無礙。現大陸中華書局更正式引進台灣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修訂出版“中國文化基礎教材”,並與北京四中、華南師大附中等大陸中學共建中華傳統文化(高中)教學研究基地,逐步建立全大陸中小學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服務體系。詩詞歌賦唐詩宋詞也開始重新重視並倡導。

  (二)宗教信仰

  台灣的眾多神祉都是來自於大陸,包括關聖帝君、開漳聖王、保生大帝....等,其中,媽祖更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湄州媽祖祖廟的重建修復與後續恢復祭典儀式的過程中,台灣的信仰社群就發揮很大的支撐作用。2017年10月睽違20年之後,大陸湄洲祖廟媽祖再次蒞台巡安。媽祖繞境活動正彰顯出兩岸共同文化的傳承。白鶴陣也是由大陸宋江陣為基礎演變而來,後又回流大陸的代表。由於當時台灣政府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讓宋江陣得到很大的發展空間。個人就曾於2012年6月率領七股樹仔腳寶安宮白鶴陣前往廈門進行武術藝陣巡迴表演,將地方武陣傳統表演藝術重新帶回大陸。

  (三)飲食服飾

  當國民黨政府率兩百萬大陸軍民來台時,一時間來自大江南北的魯、川、粵、閩、蘇、浙、湘、皖等8大菜系匯聚於此,對台灣飲食帶來重大影響。豆漿、燒餅、牛肉麵等許多來自大陸的飲食,在台灣扎根後,也因為兩岸交流,重新將精緻化的飲食帶回大陸。又如服飾,文化大革命時期,旗袍在大陸徹底衰敗,反倒是台灣還保留了旗袍,並將其予以改良,隨後旗袍才逐漸在大陸回歸。

  中華文化從大陸輸入台灣後,中華文化兼容並蓄的特質,使得飽受風霜、歷經滄桑的台灣成為保留中華文化傳統的最重要的據點。隨著兩岸關係改善,交流互動頻繁,中華文化又從台灣輸回大陸,中華文化是兩岸最重要的共通點,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