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兩岸哪種方式統一 都需要過渡安排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00:11:38  


不管是經由哪種方式完成統一,都需要一個過渡制度用以有序地轉換原有的秩序。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張麟徵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發表專文《理性思辨兩岸統一問題: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反思》,作者認為:“不管是經由哪種方式完成統一,都需要一段過渡時間安定時局與人心,一個過渡制度用以有序的轉換原有的秩序。這個過渡制度在和平統一時是‘一國兩制’、‘台灣基本法’,在非和平方式統一時或許是‘台灣自治法’。二者的內容都需要時間研議,求其周全。這些未雨綢繆的事即使現在還不宜於拿到檯面上來談,但至少應該在檯面下著手討論,以確保統一後台灣政局能有序有效地運轉,台灣人民的生活不受騷擾。”文章內容如下:

  兩岸隔海分治明年就滿70年,這70年間兩岸無時無刻不在談論統一問題,統一政策的內涵也經過調整。國府退守台灣的頭30年,內戰氛圍濃厚,台灣高喊“反攻大陸”,大陸則回以“解放台灣”,雙方都主張武統。美國棄台就陸後,1981年,台灣不再提“反攻大陸”,代之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陸也不再喊“解放台灣”,推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此時兩岸都不約而同捨棄武統,選擇用政治手段,推動國家和平統一。不過,雙方雖都主張和統,各自所提前提不同。台灣主張要實質統一於三民主義的政經體制之下,大陸則主張暫時形式統一就好,各自可以在其統轄範圍內實行自己喜歡的制度。

  一、兩岸由武統轉向和統的原因

  統一政策的選擇,都是根據當下時局,雙方實力,甚至外力的態度等因素所做成。“反攻大陸”對應“解放台灣”的當時,國共勢不兩立,都想快速一決勝負。本來可能很快結束的內戰,卻因韓戰爆發改變美國東亞政策,派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並與國府締結防衛協定,使後者得以扭轉頹勢,與共軍隔海長期對峙。

  之後國府改弦易轍高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乃因遭逢重大外交挫折:季辛吉秘訪大陸導致國府退出聯合國,美國與國府斷交、廢約、撤軍,承認大陸,引起雪崩式斷交潮。蔣經國當時衹能捨外交與兩岸,專心內政,推出十項建設,努力打造台灣經濟。由於國際環境不佳,自身實力有限,軍事上“反攻大陸”已不切實際,衹能改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