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台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

http://www.CRNTT.com   2019-01-27 00:08:04  


 
  三、台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的關係

  台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大體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察:

  第一,台灣民粹主義運動的發展有助於成就“第三勢力”的熱點人物,例如“白衫軍運動”拱出了洪慈庸、柯文哲等;所謂“太陽花運動”在相當程度上也推動“第三勢力”中的部分人組黨,比如“時代力量”。隨著台灣“公投”門檻的降低,今後台灣民粹主義會更多以“公投”的方式凝聚力量,而當這種力量在一些公眾人物的宣導和推動下,凝聚到一定程度時,有可能催生新的政治明星或政黨。

  第二,台灣“第三勢力”的發展也會推動台灣民粹主義運動。隨著對國、民兩黨失望的台灣民眾越來越多,如果現行政治制度(含主要公職的選舉制度)不變,這股失望的情緒與力量會不斷積纍,如果民眾將對台灣代議政治越來越沒有信心,那麼將更多地選擇體制外的抗爭和體制內的“公投”。當然,上文說過,台灣公民社會相對成熟,民眾整體上還是比較希望社會穩定,因此體制外的抗爭,中小規模的未經允許的遊行示威會常有,但大規模的街頭抗爭,除非在非常情形下,一般不容易再引發大眾的認可,而體制內的“公投”將成為“第三勢力”進行民粹主義操作的主要場域。

  第三,台灣“兩大黨主導”的政治生態還將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存在,但國、民兩黨也存在在台灣民粹主義與“第三勢力”衝擊下,內部發生分化的可能,這也是促使兩大黨自我革新的動力。例如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的大敗、韓國瑜刮起的旋風,都將給民進黨和國民黨在選後進行黨的重組或改造提供一次契機。

  四、结语

  綜上,我們大體可以對本文開篇提出的三組問題作答如下:第一,如果說“民粹主義”主要是指不信任“代議民主”而強調訴諸“直接民主”的話,當前台灣的確存在民粹主義不斷攀升的態勢;未來其主要表現形式將是體制內的“公民投票”及示威遊行;台灣民粹主義還有可能在追求“平等”的旗號下被“台獨”思潮利用而將兩岸關係推向危險的邊緣。

  第二,“台灣有無第三勢力”這一問題的答案在於如何界定“第三勢力”,若以“國、民兩黨忠貞支持者之外都屬於第三勢力”而言,台灣“第三勢力”有人數眾多但無組織或組織零散的“碎片化”特徵;2018年“九合一”選舉結果顯示這一定義下的台灣“第三勢力”數量比以前更加龐大;台灣政治制度尤其是選舉制度的改變將是影響台灣“第三勢力”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變數。

  第三,台灣民粹主義與台灣“第三勢力”之間存在一種大體正相關的互動關係,二者的相互激蕩在一定程度上衝擊著現有的“兩大黨體系”,並且不排除在一定條件下促使台灣既有政治生態的重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