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兩岸統一理念內涵

http://www.CRNTT.com   2019-04-29 00:12:06  


 
  十八大以後,習近平不斷提出要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他在十九大報告中又指出:“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就是說,中華民族復興意識需要與復興時代同步發展,互為促進。 

  專家指出,今天,民族復興早已遠離民族屈辱和民族抗爭的歷史語境,轉而以經濟發展和國力增強為現實基礎。其內涵價值早已超越了對輝煌歷史和悠久文化的情感追憶,而是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向未來、面向世界、面向現代化追求嶄新的境界。其目標也早已超越了爭取民族獨立、實現民族解放的歷史任務,而以實現全面小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為共同願景。民族復興的理論、制度和道路選擇,歷經中國近現代的曲折進程,已經有了清晰的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它賦予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空前的自信。同時,民族復興的階段性時間表也有了確定的描繪: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民族復興話語在新的時代環境下,內涵日益深刻豐滿,指向具體清晰,實踐科學穩健,在奮進中得到全面升華。③

  通過歷史的脈絡,應該感受得到,從民族意識的覺醒,到民族意識的形成,又到民族意識的轉變,再到民族意識的提升,中國一路走來,坎坷不易。現在到了民族意識創新,並進入了新時代民族意識需著力推動民族復興的時代。習近平及時把握了時代的脈搏。 

  習近平把握歷史節點。歷史節點是一種認知結構,是怎樣從紛繁、外化的各種細節中間,發現結構和規律的一種藝術。習近平談論過歷史節點問題,他說:歷史,總是在一些重要時間節點上更能勾起人們的回憶和反思。在習近平思想中,特別重視這幾個歷史節點: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具有500多年歷史的社會主義主張、黨領導人民進行90多年的奮鬥歷史、新中國建設60多年歷史和改革開放30多年歷史。 

  現在,習近平關注的歷史節點,不是過去的,而是未來的。專家指出:從目標維度看,習近平特別強調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就回答了“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問題。習近平提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認為實現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最為關注的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他強調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④

  全面把握歷史時間節點,並預判歷史進程的重要時間節點,以抓住歷史發展機遇,創建歷史偉業,這是習近平哲學思想的生動展示。 

  三,習近平兩岸統一思想內涵特點 

  論及習近平的兩岸統一思想內涵,首先要瞭解中共“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形成和主要內容。根據官方資料介紹,其歷史過程有這麼幾個節點:

  1,從1949年到1954年,實行的是武力解放台灣的方針﹔從1955年後,提出了和平解放台灣的主張。1955年5月,周恩來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上宣布:“解決台灣問題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灣。”這是第一次公開提出和平解放台灣的主張。此後,毛澤東、周恩來在不同場合進一步闡明和平解放台灣的具體方針政策。1963年,周恩來將中國共產黨對台政策歸納為“一綱四目”。“一綱”即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為:(1)台灣統一於祖國後,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台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等悉委於蔣介石。(2)台灣所有軍政及經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悉由中央政府撥付(當時台灣每年財政赤字約8億美元)。(3)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必俟條件成熟並尊重蔣的意見,協商決定後進行。(4)雙方互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