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宋立水:世界大格局的框架下的中日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0-07-16 00:03:22  


明治學院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宋立水(照片為嘉賓提供)
  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中評社報道組)7月10日,由中評智庫基金會、中國評論通訊社主辦,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方學研究中心暨中日韓合作研究中心協辦的“展望後疫情時代之中日關係——兩岸三地之視野”研討會在線上舉行。明治學院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宋立水以“世界大格局框架下的中日關係”為題進行了發言。

  宋立水表示,世界格局始終是在變動的。當下的世界格局的變動則是結構性的變動。世界上的國家關係都屬於世界格局或者結構關係中的一部分。中日關係也不例外。在世界大格局的框架下把握並處理好中日關係,對中國在世界格局中大變動的博弈處於不敗之地至關重要。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形成以來,出現了西班牙葡萄牙時代,荷蘭時代以後,英國在18世紀中期以後開始成為世界的霸權核心。1880年代末美國經濟規模超越英國,但是並沒有改變英國主導世界的大格局。兩次世界大戰帶給英國與歐洲的是戰爭疲憊和經濟衰退和科技人才的流失,而非戰場的美國則是戰爭特需帶來的生產與消費的擴張,黃金和人才的流入。美國開始主導世界,美國開始按自己的利益規則控制世界的時代在二戰後真正開始。但是,準確地說,因該是美國和蘇聯兩個世界的領袖主導世界的局面。

  美國開始單獨主導世界的局面應該是在1971年以後。首先是在70年代中期確立了美元的統治地位。80年代後期以後。東歐社會主義集團崩潰,蘇聯解體,政治上形成的美國獨大的局面。此外,社會主義國家相繼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世界範圍的實現。為美國資本集團推進的經濟全球化提供的世界範圍的制度環境。1980年中期開始出現的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美國資本推動的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全球化。美國在90年以後確立了通訊技術的主導地位,加速了美國模式的資本主義經濟的全球化。

  中國經濟經歷了前30年的近代工業產業基礎建設和後40年的市場擴張的發展,已經有一個農業國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完整的近代工業體系和掌握了近代科學技術生產能力,且經濟活動的規模與諸多科技指標上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經濟與科技大國。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後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凸現。

  2009年的奧巴馬時代,在美國政界提出的“G-2構想”和美國學者中提出的“美中國”概念,認為作為在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強國,美國和中國應共同解決世界問題,以避免再次陷入冷戰 。顯然,美國對中國將持續發展並將成為對世界產生重要影響的大國毫不懷疑。對於美國提出的“G-2構想”中國沒有積極響應。
2010年開始,美國拋出回歸亞洲的戰略,開始了圍堵中國發展的戰略。TPP成為美國該戰略傑作。2017年的特朗普政府啟動了更為激烈針對中國的新冷戰政策,以維護美國對世界的霸主地位的穩定。

  美國的世界第一的經濟地位與科技地位開始動搖,主要是來自中國的挑戰。美國的軍事地位面臨著開始恢復實力的俄羅斯的挑戰,同時也感受到快速增長的中國的挑戰。美國與歐洲日本盟國的關係也因特朗普美國第一的“獨善”政策出現裂痕。美國的本國利益至上的單邊主義政策,使美國在國際事務和國際組織中的領導地位出現動搖。特朗普的美國政府在面對2020年突發的新冠疫情的非國際合作的態度所產生的疫情難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與奧巴馬的美國政府在面對世界金融危機時採取的國際合作的成果形成鮮明的對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