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中評智庫:中國道路可引領國際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21-07-25 00:02:24  


 
  三、現代國際秩序走向及中國之未來命運

  在各自文化人格潛在支配下,中美兩大國進行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外交等基本方面建設。從國家戰略競爭角度分析結果表明,中國在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外交建設方面的客觀效果優於美國,並且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方面的未來走勢亦好於美國。在當前中美戰略競爭時代,隨著時間推移,有利的局面會大幅向中國方向位移,中國繼美國之後引領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以來之現代國際秩序走向的態勢,將愈發明顯。

  1.政治建設方面比較。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中國政治建設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是社會政治結構從“家-天下”“家-國”的皇朝政治組織模式轉變成了政黨-國家的現代政治組織模式。二是政治制度建設形成了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政治制度體系。三是形成了確保中央權威的科學制度設計,既保證國家政治動員力,又促成國家範圍內良好政治生態。而在美國崛起過程中,其政治建設亦發生了重要變化。一是從“邦聯”這一聯盟式“國家”體制轉變成了“聯邦”這一真正主權國家體制。二是建立了徹底意義上的“三權分立”政治體制。三是將西方意義上的法治傳統貫徹到了國家每個角落。

  中國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關聯或影響)之傳統皇朝政治組織模式落後、傳統政治領導核心不夠有力等政治建設方面的嚴重“不足”,為此形成了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政黨-國家政治組織模式和社會主義現代國家制度。而美國覺察到了其文化人格所映射(關聯或影響)之新教教會民主參與積極性、新教傳統民主政治模式乏力等政治建設方面的基礎和“不足”,為此進一步完善了國家政權體制,將“邦聯式”國家體制轉變成了“聯邦式”國家體制,提升了國家政治建設能力。

  相比較而言,從國家動員力來看,美國政治建設要弱於中國,如在半個多世紀前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美國國家動員能力甚至不如當時的中國。從對社會政治精英的吸納能力來看,社會主義國家由於意識形態方面嚴格要求,在吸納社會政治精英的能力上弱於資本主義國家;但就社會主義中國而言,吸納社會政治精英的難題得到根本解決。一者,經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各類社會政治精英團結在自己周圍;另者,通過確保中央權威加速了體制內政治精英群體的“更新換代”頻率,如中共十八大以來的“打虎”“獵狐”“拍蠅”等。

  從國家戰略競爭角度來看政治建設效果,客觀講,目前發展態勢更有利於中國,美國被落下的距離會越來越大,如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國家防控就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這一點。

  2.經濟建設方面比較。在中華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中,中國經濟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式”變化。一是封建經濟形態轉變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現代經濟形態。二是從早期的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轉變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總量和實力躍居世界第二。三是國家民族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成為了世界知識產權大國。而在美國崛起的過程中,其經濟建設亦發生了巨大變化。一是持續發展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抓住各種歷史機遇成了世界頭號經濟體。二是在世界經濟的舞台上從邊緣走到了中央。三是國家民族的技術創新能力得到持續提升,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世界知識產權強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