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智庫:台灣2024選擇的評估

http://www.CRNTT.com   2023-08-12 00:00:30  


 
  由此審視民進黨政府的“互不隸屬”說,作為一種政治論述之名;即依據小權力實體因名責實的存亡之道邏輯,以求憑“互不隸屬”之名責成“互不隸屬”之實,告慰持這一理念的台灣選民以謀求選票利益;而台灣“法理獨立”則構成這一理念之台灣選民的名實合一目標,民進黨政府的名實邏輯即在於此。為此而“中華民國總統”則背棄了“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國兩區”論述。所謂因名責實的名實策略著眼於名實合一,且以名為手段力求得實的責成,乍看是符合名分秩序論邏輯的,但如果深究台灣所處的獨特環境,則見之其謬用。因名責實與以實定名兩種名實策略,其成功貫徹在於或名可以導出實,或實可以導出名,二者是同質化、可通約的,即不存在其他轉換中介。

  但兩岸目前處於法理與事實上的內戰關係結構,所謂內戰關係結構,如大陸林岡教授指出,即兩岸互不否認(或互相承認)對方對其所實際管轄領域的統治權,但互不承認(或互相否認)對方對國家主權(不管是全部還是部分領域)的(代表)主張,也就是雙方處於部分的“交戰”狀態;兩岸之間的內戰尚未正式結束,在政治敵對結構下許多事情是沒有道理可講,而兩岸之間很多學理上無法邏輯自洽的問題,可以引入用“內戰關係結構”去解釋。則此結構對於台灣的名實策略影響,即存在大陸一造作為轉換中介,而且主要是否定性的轉換中介,這對於台灣的名實策略實際上是影響甚大的:作為名的A論述,經大陸的否定,往往達成的實之非A事實;源於內戰關係結構造成的大陸之否定轉換中介。這構成台灣之名實策略的有趣圖景。如國民黨之論述“一國兩區”:依據“憲法”,兩岸有所隸屬,隸屬於“中華民國”;大陸即作否定性回應,依據憲法,兩岸有所隸屬,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最終的實即為“尚未統一之互不隸屬”。由此,國民黨的論述即如劉國深教授之球體理論所言,由於保留了“中華民國”符號對於兩岸法理歸屬的主張訴求,即兩個“政權球面”均訴求立基於同一球體,則雖然各自功能大小懸殊和相互區隔,且不具相互承認的“憲法”保持其穩定性,但由於兩岸雙方都有意確保“國家球體”的球體本身的完整性不受損害,使得“中國國家球體”這種暫時性的“雙色地表”區隔共存狀態得以存續,台灣之“政權球面”反得生機。而民進黨政府則謬用了名實策略:其“兩岸互不隸屬”之名,或經武力統一之否定轉換,數年之後終呈現實之兩岸有所隸屬,且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行政區;類比於當台灣地區的“政權球面”不再訴求與大陸立基於同一球體時,大陸之“政權球面”即會單方面填充此一缺閾,則台灣的“政權球面”反而會無立基之本。欲求主體性而終將喪失主體性,轉求共生性反而主體性得保全,即是對藍綠各自之特殊性選項的詮釋。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2024年台灣大選這一關乎重大選擇之政治周期節點,從選擇背景、選擇主題以及藍綠各自選項的特殊性加以分析,於選擇的背景上引入地緣戰略斷層線與政治生命周期線兩個理論,闡釋為什麼要慎重而選,於選擇的主題上引入“問題-主體-方法-效用”的四段論,敘述所慎重選擇的是什麼,最後依托名分秩序結構與內戰關係結構,審視藍綠雙方所提供選項之特殊性所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