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拜登政府涉台認知戰內容與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24-04-25 00:00:48  


 
  首先,否認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炒作其為“全球性議題”。俄烏衝突以來,美國不斷抬高台灣問題的“全球性”站位。2023年2月,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在參加“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線上活動被問及俄烏衝突周年對台海局勢的影響時表示,台灣問題並不像大陸所稱的那樣屬於內政(internal matter),而是整個世界都關注的問題;稱每天有50%的商業集裝箱運輸通過台灣海峽,如果這一地區出現危機那對世界經濟和各國都將造成災難性後果。〔7〕美國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丹尼爾·克里滕布林克隨後也公開強調“通過一系列聯合聲明,全球許多合作夥伴也清楚認識到,台海和平與穩定是一項國際關切(a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8〕同年6月,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勞拉·羅森伯格在出席美國“外交政策”雜誌與馬滕斯歐洲研究中心智庫舉辦的“海峽兩岸的緊張局勢”座談會時也提出,台海議題在跨大西洋對話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同時台灣海峽和平穩定對於國際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9〕通過強調台灣在世界貿易體系中的角色以及與全球安全穩定的相關性,美方試圖抹滅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的屬性,將其放置於全球事務的敘事框架中,進而為其加強干涉中國內政提供便利。

  其次,炮製“民主台灣”對抗“專制大陸”的敘事框架。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將其界定為“民主與專制之間、自由與鎮壓之間、基於規則的秩序與暴力統治之間的鬥爭”,並通過“捍衛民主”(defending democracy)的動員性敘述來擴大西方陣營對烏克蘭的支持。當前,美國也正在將台灣問題拉入“民主對抗專制”的敘事框架,尋求構建在台灣問題上的聯盟共識和行動。例如,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G7峰會、美日韓峰會、英法峰會等大會發表的聯合公報或聲明,均提到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明要基於共同的價值觀以打造“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當前美國構建“民主對抗專制”敘事框架的目的在於提前預設台海戰事中的“民主台灣”(“受害者”)對抗“專制大陸”(“施害者”)的敘述設定,塑造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可能作為“施救者”的“正義性”基礎,為其在軍事或輿論上的援台行為提供輿論支持。

  最後,公開化中美“一個中國”認知的差異,混淆國際認知。中美對“一個中國”所存續的認知差異由來已久,中國政府所主張的一個中國原則指的是“世界上衹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國政府所秉持的“一個中國政策”則主要是基於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與台灣關係法”(簡稱“三報一法”)。2017年美國對華戰略轉向後,為了爭取更大的對台獨立空間以更好服務對華競爭,美國開始“重構”對台政策,其中包括將“六項保證”納入對台政策框架以及通過出台“友台”法案擴充“一法”的法律基礎。俄烏衝突後,美國國務院於2022年5月正式更改美國的美台關係情況說明(fact sheet),通過對台政策框架的要素增加以及位置調換,用“一法三報六保證”取代原有的“三報一法”的論述方式,進一步公開化其“一個中國政策”與大陸所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之間的差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