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月刊:閩台高等教育融合路徑

http://www.CRNTT.com   2024-09-22 00:00:56  


 
  綜合相關概念和高等教育融合發展實踐,本文將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界定為,閩台兩地高等教育體系基於各自的資源優勢和交流合作基礎,在兩岸公權力、市場和高校的綜合協調下,通過實施一系列旨在消除隔閡、提升相互依存度的行動計劃、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促進教育各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勢互補,進而實現閩台兩地高等教育共治、共榮、共享的過程。融合發展的前提是交流合作,但又高於交流合作,是對閩台高等教育內部發展和外溢效應的一種更高期許。實現閩台兩地教育人員和學術科研的無障礙流動;推動閩台高校學科、專業、課程、教材、圖書、數字資源、科研設備等的開放式共享;促進兩岸高校招生、考試、職業證照、質量評估等制度的無縫式對接;達成閩台高等教育卓越發展、公平發展等教育理念的共通共融;通過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產教融合賦能閩台區域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是實現閩台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發展的理想圖景。

  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實現有賴於外部條件的支持,還要依靠教育內部要素的有效整合,兩者缺一不可。就外部條件而言,主要涉及三個關鍵要素:一是外部環境的支持,即兩岸關係和兩岸高等教育宏觀大背景的發展變化;二是區域發展的響應度,主要體現在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是否滿足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需求;三是地理空間的便利度,既包括地理空間如“小三通”、兩岸直航等的便利性,也包括網絡空間的便利性。就教育內部而言,主要涵蓋三個構面:一是制度構面,即閩台高等教育是否具有較為完備的法律法規政策、可行性強的專項行動計劃和相應的機制平台;二是行動構面,主要指高校、教師和學生對於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關注度和參與程度;三是心理構面,即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主體即廣大教師和學生對於赴(在)彼岸求學、就業、創業或生活的接納、適應和認可。

  二、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的外部條件支持度

  福建和台灣隔海相望,血脈相連,閩台兩地的地理便利性和文化優勢在高等教育融合發展中始終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兩岸高等教育內外部環境的發展變化,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出現了新的外部推動力量。

  大陸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提供強力支持。近二十年來,大陸高等教育先後走過了從外延式發展為主到內涵式發展和外延式發展並重再到內涵式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同時推進的發展階段,“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⑥據教育部統計,2022年,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到4655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9.6%。⑦大陸與美國、印度並列為“超巨型高等教育系統”。⑧一批大學和一大批學科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與此同時,特色日益鮮明的現代高等職業教育體系也基本建成。大陸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讓我們更有信心、有能力、有實力推動閩台高等教育融合發展。以高校招收台生為例,2023年,大陸高校共有412所高校開放招收台生,比2018年多了105所,覆蓋到27個省市。其中,福建省有24所普通高校招收台生。2022年起,福建高等職業院校率先試點招收台灣地區的“統測生”。我們期待能有更多台灣學生來閩就讀,共享大陸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