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月刊:台青年政治參與新趨勢及影響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4-12-14 00:02:57  


 
  具體而言,台灣青年組織的各類政治集會是這些青年或以青年為主的各界台灣民衆為某個共同的目標或議題而組織起來,以會議形式表明其政治傾向或政治訴求,或支持、或反對,共同“嗆聲”,尋求台灣當局及社會各界的支持與理解;也可以是台灣青年作為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機制性地參與到相關黨派或政治團體的政治集會之中,向台灣當局和社會各界表達青年群體或政治派別的聲音。

  2023年7月16日,位於台北市中心地帶的凱達格蘭大道曾爆發一場游行示威,上萬名台灣青年走上街頭抗議民進黨當局。游行期間,民衆喊出“司法改革”和“居住正義”兩大訴求,警方則估計有約2萬至2.5萬人參與游行。〔13〕參與游行示威的人士表示,現場多數是年輕人,這些台灣青年對民進黨自2016年以來的治理業績感到非常憤怒,感覺被民進黨“騙得很慘”。這種狀況實際也是島內知名網絡社交媒體PTT和Facebook平台,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長時間熱烈討論的話題,而今則是從綫上(虛擬空間)的討論與批判轉為綫下(現實社會)的集會游行。

  (四)游行示威主張明確、訴求鮮明

  在台灣,各類游行示威層出不窮,其通常是指包括青年在內的各界民衆對某一社會事件、政治議題或政治決策,為了表達自身的紀念、慶祝、支持或反對等相關的立場、觀點、訴求,在公共場所舉行的人數不等、規模不等、影響多樣的政治行為。

  作為抗爭型政治參與的重要組成,參與游行示威的台灣青年通常會提出相關政治訴求、展示相關抗爭標志,譬如“旗幟”、“口號”、“標語”等,便於及時、簡潔、醒目地向社會各界表達政治主張或權益訴求。〔14〕在此過程中,台灣青年往往因自身的政治熱情較高、體力精力較好而成為游行示威的先鋒與主力,引發島內各界對這些青年訴求的關切及主張的重視,進而影響甚至迫使台灣當局及有關部門調整、改變相關政治決策。同時,基於青年群體的“不成熟”、“易衝動”,時常也會見到由青年作為發起者和主力的規模不等的游行示威,其自身政治意味不強、政治目標模糊,更容易吸引不同階層的青年及各界民衆的支持和理解。

  自2020年5月至11月的近半年時間裡,民進黨當局曾接連引爆諸多爭議決策,引發包括台灣青年在內的各界民衆的不滿和批判,如未與島內各界做任何溝通,2020年8月底即“無預警”宣布2021年開放含萊克多巴胺(俗稱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和30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即所謂“萊豬”、“萊牛”。因該舉措可能給島內包括青年在內的各界民衆生命健康帶來諸多隱憂,故此遭各界強烈批評,民間團體還成立“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持續表達不滿和反對。2020年11月18日,針對中天新聞台申請換發執照一事,台灣當局“通訊傳播委員會”作出“史無前例”地“不予換照”決定,導致該新聞台被實質關停,引發包括青年民衆在內的社會輿論沸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