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民族主義再解碼

http://www.CRNTT.com   2009-01-19 09:44:20  


外媒對中國民族主義的觀點傾向性分析。
  中評社北京1月19日訊/南風窗雜志昨天刊載沈旭輝文章“中國民族主義再解碼”指出,如果我們重構過去10年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當能明白民族主義已成了有獨立個性、可被不同演繹的有機生命體,幷非單是愛不愛國這樣鐵板一塊,而中國民族主義在現有體制下,至今依然是一把雙刃劍。全文如下:
  
   圍繞著北京奧運火炬傳遞,海外華人以群衆運動的方式進行聲援;而到了毒奶粉事件,却沒有多少反對聲音傳遞到國內。這是海外華人的民族主義行爲頗受詬病的地方。但據筆者掌握的信息,奧運前後的海外群衆運動,其訴求是多種多樣的,而海外華人對毒奶粉一事亦相當反感、相當尷尬,只是沒有公開通過群衆運動的方式進行表達。

  如果我們重構過去10年中國的民族主義思潮,當能明白民族主義已成了有獨立個性、可被不同演繹的有機生命體,幷非單是愛不愛國這樣鐵板一塊。

  “九九的一代”

  在國際政治的政治心理學範疇,有一個“世代政治論”。根據學者杰維斯 (Robert Jervis)的《國際政治的知覺與錯覺》,一個人的政治觀,最容易被他的教育、家庭、成長時的國家背景、以及他第一次直接參與的群衆運動影響,因爲那會成爲心理的長久烙印。在內地,我們熟悉“長征的一代”、“文革的一代”、“八九的一代”,這些都是一代人的集體回憶、集體亢奮或集體陰影,紀錄了整個時代的群衆特徵,要一代人做另一代人的事,十分困難。在香港,近年也有社會學者呂大樂掀起的“四代香港人”論述,激起了連串討論。內地現在已到了“九九的一代”——那些首次參與大規模群衆活動,就是以游行示威抗議1999年5月8日北約“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使館的一代。對這代人的心路歷程,內地的年輕作家早有詳細描述。但這代人心中的體驗,究竟是什麽?

  回顧當年,南斯拉夫炸館示威爆發後,美國駐京大使館受到猛烈衝擊,美國大使在窗內無奈外望的照片,被西方媒體爭相轉載,成爲北京又出現盲目仇外的“義和團”的證明。但政府在第三天,就嚴令終止一切集會,來控制群衆的愛國熱情,對此,當事人應記憶猶新。表面上,這是國家怕群衆失控、過分衝擊外國利益,例如有CNN 女記者采訪示威時,被情緒高漲的群衆圍攻說“殺死她”,這明顯有失文明國家體統,造成相當負面的國際形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