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過度教育”與“教育不足” 須警惕

http://www.CRNTT.com   2009-02-24 15:44:34  


 
            沒有任何希望便只有怨恨

  美國研究中國社會的學者羅珊(Stanley Rosan)教授,在其研究中也注意到了教育不足的問題。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的教育費用不高。那個時候,盡管經濟不像現在那樣發達,但廣大的農村也能分配到一定的教育資源。

  這個制度比較公正,其優點是使人們相信,只要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不管多麼貧窮,總會取得成功。實際上,現在各個領域起到領軍作用的人正是那個時代的產物。

  那一代人尋求“生命的意義”,盡管對社會不滿,但有理想改造社會。但新一代就很不一樣了。他們是教育產業化的結果,金錢是他們的核心價值。

  在現代中國,社會的流動和金錢的多少相關聯,而和自己的努力越來越不相關。“給我錢,我給你小孩找到上大學的路子”。這一代的很多人因此相信,錢而非自己的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關鍵要素。

  盡管人們對羅珊教授的觀察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可以合理地認為,中國教育制度已經失去了人才培養的功能。當學生的才智變得不那麼重要的時候,教育制度就從精英培養演變成為精英淘汰制度。學校是個典型的地方,在這裡人們競爭的應當是才智,但現在卻變成了金錢的競爭。

  那麼對那些才智卓越、但貧於金錢的學生來說,他們會有怎樣的感受呢?當這個教育制度不能提供給他們任何希望的時候,他們只有怨恨。

  在中國歷史上,正是這些深刻感受到社會不公平的基層知識者,帶頭起來改變歷史的發展。如果意識到,這個教育不足群體往往屬於消費不足群體時,問題就更為嚴重。

  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了當今中國社會改革(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教育等)對中國社會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