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通脹看油價 中國通脹很複雜

http://www.CRNTT.com   2009-06-04 08:31:59  


美國經濟可能出現滯脹
  中評社北京6月4日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今天在《每日經濟新聞》發表文章,分析美國滯脹的可能與中國通脹的實現。文章内容如下:

           美國滯脹的可能

  典型意義的滯脹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直接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美國與部分國家的衝突惡化導致油價的上升;另一個是工會力量強大,盡管衰退,但剛性的工資與物價螺旋式上升。

  但大背景我還是認同長周期理論的解釋。二戰後,軍工技術轉民用的革命所帶動的經濟長周期增長動力衰竭後,新的載體還沒有出現,沒有新的財富創造機制去填充多年擴張性貨幣和財政政策所遺留下來的賬單。

  上世紀70年代正好處於兩個長周期的交替期。今天會不會歷史重演?

  當下或也處於兩個長周期的交替期。起始於上世紀80年代信息、網絡革命,在2001年隨著新經濟泡沫破滅而動力衰竭,後面靠著次貸、全球化紅利,回光返照式地強撑了5年,拒絕及時調整的結果是,2008年以一場大危機來終結。

  下一個帶領世界進入長周期的載體在哪裡?不知道,明確的是政府前所未有的反衰退行動所留下的天量賬單,等著新的財富創造機制出來,才能開始真正意義的償付。

  直接的因素或強或弱也是存在的。

  油的供給不是個競爭市場,價格漲的時候,寡頭壟斷的市場傾向於限產保價。此外,今天基礎商品的金融屬性已經遠非40年前可比,決定基礎原料價格往往已不再是工業的供需雙方,而是對衝基金等“影子銀行”。印了那麼多錢,誰能保證只把資產泡沫吹起來,而不進入商品,貨幣又沒長眼睛。

  看看美國人的賬單,看看美國公債的利率,就知道到最後什麼資產都是不安全的,唯有商品。因為通脹最後也會成為壓垮企業和經濟的最後稻草。

  全球化因素使得美國人將制造的部分都轉移到了剩餘世界(中國等),所以工資與物價螺旋上升變得不那麼容易。

  所以,今天美國通脹的核心就是看油價。如果油價能長期扛著,美國經濟滯脹的狀態再現的可能性極大。當然,美國人發明了個“核心通脹”的概念,剔除油和糧食,你也可以將未來理解為“低增長和低通脹”的搭配。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