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香港金管新總裁 面臨三大任務 | |
http://www.CRNTT.com 2009-09-23 10:23:54 |
銀行監管應否從嚴 作為金管局舵手,還應具備前瞻性──對全球大氣候有宏觀的觀察,對本港的小環境亦有微觀的審度。步入本世紀,中國無論國力或經濟都急速提升,人民幣升值變成必然,而人民幣的匯改也變成必要。這兩方面都為港元帶來很大的衝擊。抱著居安思危的方針、防患未然的態度,任志剛毅然於○五年開始優化聯匯制度,將上下波幅變得更富彈性,其時人民幣尚未大幅升值,也無大幅升值的跡象。還有,最近熱錢大量湧入,使銀行體系的港元突然增加,若不是將港匯的波幅擴大,港元價格會變得極不合理。可見任志剛有先見之明。 聯匯制度是否應時,甚至需要修正,很值得檢討。不過,經過多次微調後,整個系統已相當健全。仍然未算健全的,是金管局對衍生工具的監管。特別是近年一些本地銀行在舊營運方式下,再賺大錢的空間已極為有限,因而轉向衍生工具打主意,雷曼迷債事件由此而起。雷曼倒閉,本來對香港的影響是間接的,但雷曼餘波危及香港。任志剛雖在立法會內聲言事前曾作出警告,但這種警告究竟是嚴正、公開的警告,抑或是順帶、口頭的勸告,就有很大的差別了。銀行若突然大幅更改規條、約章,只以數頁附件式方式通知客戶,而未有發出公函,客戶便很易走漏眼,而銀行亦很快過關了。對此消委會可以容忍嗎?而直接監管銀行運作的就是金管局,對此也應責無旁貸。 面對競爭如何自處 在任志剛退休前夕,國務院表明在二○二○年上海將成國際金融中心。屆時香港這個原有的中心是否要退役?若不退役,有關方面又如何處置香港這個中心?豈非在“一國兩制”之下,有兩個金融系統,變成“一國兩系”?作為老將的任志剛,對此兩難局面又有什麼忠告呢? 任志剛只以平常心回應:在“一國兩制”下,以兩個金融系統的三互關係(互補、互助及互動)的基礎,去貫徹推進三通(流通、融通、聯通)實務。 香港在中國的極南端,上海卻位於中國的核心地。改革開放首先在珠三角進行,後來居上的是長三角,無論人口、財力、科技,長三角都佔優。論經濟體積,上海優於香港;但論經濟“體質”,香港未必落後。法治制度、與國際連繫、管理方式皆然。因此兩個系統應互補不足,互相扶持,香港可作為內地一個窗口,為內地提供配套服務。香港要做好以人民幣作為交易單位的準備,這樣融通性也增強。最後在聯通層面上把兩個金融系統聯結起來,從而加強資金的流通量、活動性與安全度。以內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加上香港的資本主義元素,可成為雙劍合璧,走向亞洲,走向世界。 等待退休的任志剛,與即將上任的陳德霖,也會變成雙劍合璧,任坦蕩,陳含蓄。在變幻莫測的社會,收斂也是一種優點。多聆聽,肯直言,是從政的條件;有宏觀的視野、微觀的深度,更有助金管局總裁的工作。前任留下來的有待完成的工作,尚須檢討的政策是:(一)聯匯制度是否需要重新檢討?(二)自由市場的自由限度究竟去到哪裡?政府是否需要干預與干預程度如何,有關處理能否維護大眾利益?(三)北面有上海,南面有新加坡,香港應如何維持競爭力?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