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十加一正式啟動 台灣時不我待

http://www.CRNTT.com   2010-01-06 11:18:02  


    
   3、帶來的經貿利益與挑戰 
   
  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雙方經貿發展具有多重意義。 
   
  (1)促進經貿發展:自2002年開始自由貿易區建設後,大陸與東協雙邊貿易增長加快,雙邊貿易額從2003年的782億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2,311億美元,年均增長24.2%。大陸已從東協第六大貿易夥伴上升為第三大貿易夥伴,而東協則成為大陸第四大貿易夥伴。在投資方面,2008年大陸對東協國家直接投資達21.8億美元,較2007年增長125%。截止2009年6月底,雙向投資已超過600億美元。估計將使東協國家和大陸GDP的年增長率分別提高1%和0.3%。 
   
  (2)對大陸有利的一面:自由貿易區建成後,有利於高新技術產品如電信、機電、成套設備和農產品的出口,可以減少外貿的摩擦和阻力,有利於企業走出去,尋求海外發展新空間,以及有利於自然資源和能源的供應。 
   
  (3)對大陸弊的一面:大量產品實施零關稅後,大陸比較脆弱的產業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和影響,例如水果和橡膠產業會直接受到衝擊。另由於大陸對東協的貿易往來中,除了農產品長期貿易逆差外,其餘都是順差,預料隨著相互開放市場,大陸的順差會加大。此情難免令東協國家警惕到大陸產品的大量湧入會衝擊其國內產業,造成失業增加,從而啟動貿易保護條款,以防止大陸產品形成強大的競爭優勢。 
   
  (4)基本上大陸與東協國家相互之間有很多互補產業,出口產品結構上也有所不同,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可以使雙方發揮各自優勢,實現雙贏。通過自由貿易區的安排進一步推動各自主要經濟體貿易結構的優化和升級,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如何將各自的優勢進行比較剖析,實現同行效益最大化,避免惡性削價競爭與可能孳生的自由貿易區壁壘,創造各自優勢最大化,是未來此一自由貿易區重要的考驗。 
   
  4、台灣受到的衝擊與因應 
   
  台灣基於經濟發展、集體安全與外交考量,於1980年代提出“加強東南亞華商經濟合作方案”,加強與東協國家經貿關係,雙邊經貿關係自1987年起不斷提高。但是此種形勢隨著中共加強與東協互動而逐漸改變,自2002年大陸與東協簽署“框架協議”之後,大陸與東協10國的貿易額增長快速,而台灣的份額卻相應地下降。未來在大陸—東協自由貿易區開始正式運作後,台灣產品在大陸和東協的競爭力必將下降,影響所及估計GDP可能下降0.176%;若未來東協10加3(中日韓)形成,台灣GDP更將下降0.836%。包括石化、紡織、機械、汽車零組件等產業競爭力流失,連帶恐造成產業外移,失業率攀高的嚴重後果。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