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國際組織里的中國新勢力

http://www.CRNTT.com   2010-03-10 09:07:26  


 
  2004年,沉默了兩年的美國又一次在聯合國人權大會提出反華提案,時任中國常駐聯合國日內瓦代表團特命全權大使的沙祖康予以反擊。他在大會發言中指出:“我們想買幾面鏡子免費送給你們。因為你們發表的白皮書里缺了一塊,我們國務院新聞辦寫了一份材料,叫《美國的人權白皮書》,這是一面鏡子,希望你們看看寫得怎麼樣。但是我勸你們最好睡覺之前不要看。因為美國人權記錄,特別是睡覺之前看了以後,晚上會做惡夢的!”

  沙祖康4分鐘的答辯,5次被掌聲打斷,包括美國代表團也不得不嘆服。

  但就工作方式而言,在翟華看來,中國人並不存在特別的共性。“尤其是近年來加入國際組織的中國籍官員呈年輕化、高學歷的趨勢,再加上他們本身就是在西方留過學,他們和其他國家的職員沒有什麼區別。”翟華說,他的同事來自近百個國家和地區,能夠記住的往往不是他們的國籍,而是他們的個性。“如果硬要講共性的話,翟華覺得,來自中日韓這些東亞國家的職員相對來說更內斂和含蓄,比如開會時絕少滔滔不絕地長篇大論。”

  而說到差異,就是黑人和南亞地區在國際組織擔任中高級職務的人數要遠比中國多。翟華建議,不宜由中國政府推動來縮小這種差距,而應該通過中國職員自身的努力和工作績效,取得國際組織的認可。

  忘記國籍

  2007年1月4日,陳馮富珍正式履新,擺在她面前的一個重要挑戰是如何處理“中國籍世衛總幹事”的國籍身份和國際公務員的無國界要求兩者之間的關係。陳馮富珍回應說:“是的,我是一個中國人,但一旦擔任世衛組織總幹事,我就是國際公務員,我服務的對象是世衛組織193個會員國。”

  “忘記自己的國籍,做一個勤勤懇懇地為全世界服務的國際公務員,這是衡量一個成功的國際組織掌舵者的標誌。”翟華認為,各個國際組織每次任命新領導人時,各國之間的政治角力沒有實際意義,因為任何國家都不應指望“自己的”候選人當選後要照顧自己國家的利益,充其量只是一種影響力的象徵。他希望新的遊戲規則不再把國籍當做一個籌碼,而是看候選人本身的素質和能力。

  回顧陳馮富珍的競選過程,似乎看到新的遊戲規則正在悄然建立。

  陳馮富珍最終獲勝與中國以及發展中國家的支持密不可分——競選之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願意為陳馮富珍“拉選票”;由於非洲的候選人在首輪投票之前即已被排除在五強之外,外界認為非洲的票悉數落入陳馮富珍口袋。

  經過4輪投票,陳馮富珍最終得到24票,超乎預期。這其中有美國的一票。時任美國助理衛生部長艾文諾比告訴美聯社:“我並不認為我們是投票支持中國……我們是投票支持陳馮富珍,他將會是全球公務員。”

  朱民擔任IMF總裁特別顧問是不錯的開端,但對比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的影響力,顯然還遠遠不夠。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未來,中國人可能在各個國際組織中擔任比現在更重要的職務。翟華認為,即便如此,中國也不應該自己主導遊戲規則。“國際組織當下的遊戲規則是戰後延續下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衍生物,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擔任重要國際組織的領導人,都應該思考如何與時俱進,與各個會員國一起推動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和相應的遊戲規則。”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俊,駐華盛頓記者劉洪對此文亦有貢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