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誰是俄羅斯的“敵人”

http://www.CRNTT.com   2010-03-30 11:21:09  


 
  ○第三大火藥桶:韃靼斯坦分離主義 
 
  韃靼自治共和國成立於1920年5月27日的蘇共時期。1990年8月30日,韃靼斯坦發表主權宣言,改國名為“韃靼斯坦共和國”,希望脫離蘇聯和俄羅斯獨立。 
 
  1991年蘇聯解體後,韃靼境內分離主義勢力膨脹,希望脫離俄羅斯聯邦的勢力於1992年3月21日發動了一場全民公決,結果希望獨立的人占全共和國選民的61.4%。為了制止民族分離運動,俄羅斯當局與韃靼斯坦簽署第一個雙邊分權條約,條約規定,韃靼斯坦共和國在稅收、財 政等方面享有特權,給予韃靼斯坦超出俄羅斯憲法規定的權力。 
 
  韃靼斯坦由於身處俄羅斯腹地,與車臣相比,其分離主義傾向較為溫和。

  ●歷史欠債是“敵人”產生的主因 

  ○蘇聯時期大規模流放少數民族 
 
  俄羅斯資深民族問題專家季什科夫認為 “蘇維埃斧頭大規模建構民族工程” 給其人民留下了無數傷痛的記憶。可以說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勝利與民族踐踏和驅趕是同步的,斯大林時期民族居住地布局的調整力度之大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 
 
  1943年12月從高加索完全遷走卡拉恰伊人、卡爾梅克人,1944年2月遷走印古什人和車臣人,3月遷走巴爾喀人,5月克里米亞韃靼人被遷走,6月克里米亞的希臘人被從自己的家園趕了出去,11月格魯吉亞的梅斯赫特突厥人與赫姆辛人被遷移。 
 
  此前,1926年全蘇第一次人口統計共有一百九十五個民族,十月革命後少數民族地區都建立了民族地方自治,北高加索的卡爾梅克人、車臣人、印古什人分別建立了本民族的自治共和國或自治州,克里米亞韃靼人建立了自治共和國,但不久他們全都遭到了厄運,這些民族的自治區域被撤銷(所謂的“少數民族自治”是沒有任何權利可言的),所有族人全部遭到流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