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地鐵連爆後對車臣問題的重新審視

http://www.CRNTT.com   2010-04-01 08:24:52  


 
  在車臣治理問題上,初步掌握主導權的梅氏正在打破普京的“車人治車”模式。舊模式正受到抑制,新模式卻尚未成熟,而分離主義分子卻沒有被立即蕩平且在持續作亂。

  除了從俄國內局勢的角度來看車臣問題,還有必要再次為車臣問題來定性。我們再來分析烏瑪羅夫的那段講話。如果車臣分離主義分子已經徹底蛻變為恐怖主義勢力,那麼其目標理應指向不信教的異教徒,其手段應當是以殺死盡量多的異教徒以震懾國際社會,以此為自己在國際恐怖世界中立招牌,以利今後的招兵買馬。但烏瑪羅夫的表態卻將目標指向油管、天然氣管道、電線等“無生命”的設施。這種目標設置意在破壞俄羅斯的國家行為能力,以引起民怨,動搖政府地位,擾亂社會秩序。這不是公認意義上恐怖主義的行為方式。

  實際上,自從蘇聯解體後前蘇聯空軍少將杜達耶夫返回車臣扯旗造反至今,車臣獨立一直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的第一目標。而大規模的恐怖活動不過是其為了實現目標的一種手段。這同瓦哈比主義分子在狂熱宗教追求的驅動下發動襲擊有著天壤之別。換句話說,當年本.拉丹會拿出自己在沙特石油和建築等領域賺取的鈔票去支持阿富汗的反蘇事業,甚至自己親力親為,但是車臣分離主義分子就不會這麼做。因為在後者眼中,車臣這一畝三分地才是其最終的追求。

  烏瑪羅夫的表態與車臣分離主義組織前任領導人巴薩耶夫的表態有異曲同工之妙。2006年時,巴薩耶夫曾表示稱,他們在車臣的行動沒有任何宗教色彩在里面,他們就是追求獨立。巴薩耶夫說出這番話的背景是“基地”組織已經開始插手車臣事務,在2004年“別斯蘭”事件中已經出現“基地”組織的影子,車臣“恐怖事業”面臨著主導權之爭。巴薩耶夫的表態等於是在宣稱“車臣是車臣人的車臣”,這種充滿民族主義的宣示體現出車臣組織與一般“基地”組織的根本區別。

  一般來說,原教旨主義分子較為頑固,不肯妥協。這也是多年來巴以問題遲遲無法得到解決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基辛格所言,以色列人願意為和平做出妥協,但阿拉伯人在願意做出妥協的同時卻認為這些妥協將來都是可以被推翻的,因為其宗教感情驅使其將這種妥協看做是對安拉的背叛。從這個角度講,車臣的問題更多的還是民族問題,而不是宗教問題。或許近年來出現了車臣問題宗教化的趨勢,但其基本面沒有改變。這也是在車臣這塊土地上會出現卡德羅夫這樣的願意同俄政府合作的地方領袖的原因。

  由此看來,車臣問題沒有溢出民族問題的大框架。近來,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動作頻繁,以“基地”組織為主體的國際恐怖主義網絡在經歷了人員上的更新換代之後愈發呈現出全球串聯的態勢,車臣分子亦在其中。阿富汗戰爭的進行使得恐怖勢力與西方的矛盾集中於阿富汗與巴基斯坦,這場碰撞的火星不時地落在周邊地區。但是,無論是哪一點火星,其落下之後將出現什麼樣的結果,這視乎當地的根本矛盾。分析問題、對症下藥才是看待這一問題的正確途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