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車臣:普京之喜,普京之憂?

http://www.CRNTT.com   2010-04-02 10:48:41  


俄羅斯北高加索地區達吉斯坦共和國3月31日發生連環炸彈襲擊事件,已導致至少12人死亡,包括9名警察,至少23人受傷。俄羅斯總理普京說,當天襲擊事件與兩天前莫斯科地鐵襲擊事件可能由同一組織策劃實施。
 
  大國沙文主義由此抬頭  利用車臣事件激發出的民粹主義,他在俄羅斯境內掀起了打擊“非法清關”運動,在莫斯科取締外國人經營的零售業;利用車臣叛軍集結潘基斯河穀的口實,他不斷收緊對格魯吉亞的絞索,為自己在外高加索大動干戈尋找口實。
 
  2008年,普京在任期結束前總結自己8年成就,將車臣戰爭列為第一,這絕不是偶然的。 

   去職:威權背後抹不去的傷痛 
 
  民族隔閡並沒有真正解決  2000、2002年,普京兩次宣布車臣戰爭結束,馬斯哈多夫、巴薩耶夫、揚達爾比耶夫、格拉耶夫……一個個人們熟悉的車臣叛軍領袖死於非命,但戰爭並未結束,車臣的社會結構已經被破壞,大批戰爭的犧牲者及其家屬,成為這個民族永遠的痛,和俄羅斯民族揮不去的陰影,2004年的3起暗殺,行動者大多是戰爭中失去親人的車臣“黑寡婦”,此次盧比揚卡襲擊,同樣是這些既無生計、又無生趣的仇恨者所為,普京也好,梅德韋傑夫也罷,只是試圖讓俄羅斯人相信問題已經解決,讓他們和外國人忘記車臣問題依然存在。車臣戰爭從來就沒有一個“包打天下”的叛軍首領,真正的叛軍靈魂,是民族隔閡,是歷史和現實仇恨,普京的鐵腕並未解決這一切,甚至可能激化了這一切,留下更多隱患。 
 
  新制度並未建立起來  利用車臣紅利,普京成功地讓反對派閉嘴,讓俄羅斯人重新做起了大國夢。然而新巨人卻長著兩只脆弱的泥足:第二次車臣戰爭之所以順利,“9.11”後國際環境的變化是重要因素,昔日的“自由戰士”變成了“分離主義者”,普京的大打出手,未遭到葉利欽當初的巨大阻力;普京“重振雄風”計劃的步步進展,在烏克蘭、格魯吉亞問題上的有恃無恐,很大程度上則拜能源價格飈升所賜。在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經濟結構畸形、虛火旺盛的“老大帝國”,和一個急火攻心、肆無忌憚透支舊帝國老本的民粹領袖。如今“9.11”已成塵封歷史,能源繁榮也已煙消雲散,人們看到的是一個骨架猶在、卻已更加老朽衰敗的俄羅斯軍事機器,和越吃越少的舊帝國老本,是一個嚴重倚賴資源出口的經濟體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