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吉爾吉斯騷亂的三個原因

http://www.CRNTT.com   2010-04-08 10:32:06  


吉爾吉斯斯坦防暴警察遭遇示威者襲擊
  中評社北京4月8日訊/吉爾吉斯斯坦6日爆發大規模反政府示威活動,要求總統庫爾曼別克.巴基耶夫下台。7日示威活動升級,大批示威者聚集到吉首都比什凱克市中心,衝擊總統府,與警察發生衝突。目前吉總理達尼亞爾.烏謝諾夫已宣布在全國範圍內實行緊急狀態。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登載錢平廣的分析文章“吉爾吉斯騷亂的三個原因”,內容如下:

  吉爾吉斯斯坦最近的騷亂再一次證明,2005年以來該國的局勢並未真正平穩。

  2005年3月24日,吉爾吉斯上萬名反對派支持者在首都比什凱克舉行反政府示威遊行,隨後控制了政府主要權力機關,並占領了國家電視台,迫使時任總統阿卡耶夫辭職。此次政權非正常變動被外界稱為“鬱金香革命”(又稱“黃色革命”),同屬2003年11月格魯吉亞“玫瑰革命”及2004年12月烏克蘭“橙色革命”之“顔色革命”系列。

  2005年吉爾吉斯“顔色革命”以來,該國國內很多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當初“革命者”預想的美好圖景並沒有因為前政權掌控者的離去而實現,隨後該國又多次爆發示威和抗議活動證明了這一失望情緒。

  首當其衝的是政治體制的爭端。阿卡耶夫辭職後,“革命勝利者”、前總理巴基耶夫隨後當選為吉總統並於去年成功連任。自2005年“革命成功”後,吉國內就開始糾纏於政治體制改革。從2006年到2007年,伴隨著多次集會和示威遊行,吉爾吉斯多次修改憲法,而巴基耶夫也數次解散政府。2006年11月,吉爾吉斯議會通過了實行議會制共和國的新憲法。按這一憲法規定,總統權力大為縮小,議會權力則大為擴大:即由議會多數黨來組織政府,總統只做象徵性的權力很小的國家元首,即政府總理由議會提名,經總統批准後生效。新憲法雖然由議會通過和總統簽署生效,但巴基耶夫簽署新憲法當時只是權宜之計。他簽署新憲法後便立即組織了修改新憲法的班子。經過激烈辯論,議會又於2006年12月30日通過了新憲法小組修改了的憲法文本。2007年1月15日巴基耶夫又予以簽署。按1月15日憲法規定,巴基耶夫又奪回了已喪失的重大總統權限。實際上又恢復到阿卡耶夫時代的憲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