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聯辦與民主黨“破冰之旅”的重要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0-05-25 11:45:22  


 
  同時,溫和反對派還須在憲制的框架內求同存異。本港2017及2020年“可以”實行普選,是中央莊嚴的承諾,但最終的結果卻非中央所能控制。喬曉陽將普選比喻成一道大門,現在明確了時間表就像打開了普選的大門,但怎麼進入這個大門,要一步一步走。儘管人大常委會在普選上開了綠燈,本港的普選可以前行,但亦需要完成“五步曲”程序。因此,溫和反對派的建議必須符合“五步曲”的規定,在共同的平台上進行協商。而這次政改方案只獲授權處理2012的選舉辦法,任何要求特區政府越俎代庖的建議,都不可能得到接納。只有雙方能夠尊重、遵從憲制基礎,協商對話才有意義。 

妥協是各地民主化的重要經驗 

  多次民調都顯示,八成市民不希望政制發展再一次原地踏步,六成市民支持政府方案的主要元素。民調結果一直十分穩定,顯示市民不希望政制停頓。而且,這種民意訴求並非自今次政改諮詢始,在05年政改方案推出時,同樣有6成民意支持方案,市民的訴求十分清晰,就是要讓政制能夠前進。溫和反對派既然堅決抵制“公投”,選擇以對話推動政制向前。就更應該尊重、遵從民意的要求,不放過任何可以達到共識的機會,盡最大努力通過這次方案。 

  亨廷頓在總結第三波民主化時,認為妥協、參選和非暴力是這時期的特點。從各地的民主進程而言,以激進手段最終不但不可能達致民主,反而會引起社會無日無之的混亂。“公投”運動受到廣大市民唾棄,其道理即在於此。相反,要推動民主穩步前行,理性討論,務實妥協是尋求共識的唯一方法。1787年美國的制憲會議,會議在國會議席的分配問題上相持不一,最終在弗蘭克林所宣導的妥協精神下終於打破了僵局,取得共識,美國憲法史家稱之為“偉大的妥協”(Great Compromise)。各國的政制改革開始時可能各有不同,但最終莫不回歸到妥協之道。無疑,溫和反對派選擇溝通之路,難免會受到激進派的猛烈批評,冷嘲熱諷,但作為負責任的從政者,這時候更需要表現出承擔及責任感,抵住各方面壓力,理解廣大民意向背,堅持溫和務實的溝通路線,求同存異,推動香港民主政制邁出關鍵的一步,這樣才不負市民的期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