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考就業是兩扇不能割裂的門

http://www.CRNTT.com   2010-06-03 10:36:50  


 
  拿一個專業來做形象的比喻吧:《就業藍皮書》主撰稿人西南財經大學教授王伯慶博士說,國際貿易這個專業之所以造成就業比較差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這個專業聽起來誘人。對老百姓來說,一講“國際”兩字就願意報考,但沒幾個了解這個專業,而這個國際貿易的專業往往是文科專業。有的學校條件不夠,就把市場學的一些東西,弄過來搞個國際貿易,整個培訓的水平比較低。而社會上一方面找不到國際貿易的真正人才,社會需求不對口,一方面是總供給大於總需求,很多學國際貿易的就不了業,因為培養的人才不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

  不解決高校這種看人下菜、急功近利的人才觀、培養觀,誤人子弟的果子還會頻頻結出來。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解決專業結構性失業,核心是調控各專業的供應量。對專業的失業率和失業量進行監測和預警,以個別專業的招生指標控制為主要杠杆,主動干預、調控專業結構,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計劃”體制下提高就業率的途徑之一。因此,有必要在各個高校進行失業與專業預警、就業弱勢群體跟蹤等模塊控制。有專家建議設“紅黃綠牌”預警機制,應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問題是,這種機制是一種“校外福利”,對畢業生和社會有益,對高校來說,不但無利可圖,甚至可能徒增成本,效益倒掛,所以,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督促是至關重要的。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還有一個,是將職業規劃迅速擴展到初高中,並在高校這一環節形成成熟的規劃體系。這樣才能避免盲目填專業,單純看就業信息來填報自願。大學生畢業不能以一次性就業率衡量功利性,而應成為一種終身規劃。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培養觀,以個人創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觀,應該成為我們高校教育的最終定位。就業是暫時的,而職業是長期規劃。只有學校和學生、家庭在一種長期規劃下合力奮鬥,才會克服離職率高、“漂族”多、就業弱勢等諸多後遺症。這就需要中學、高校把學生就業設計前置,當作系統工程來做。當然,這同樣離不開教育主管部門的制度支持和行政協調。

  《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警示的東西很多,提醒的東西也不少。如果先把上述兩方面問題列上議事日程,其他問題就不會障目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