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居伊.索爾曼:別了,福利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0-10-13 10:34:29  


 
  為應對經濟發展趨緩的批評,福利國家採取籠絡中產階層的對策。事實上,該模式締造者的政治智慧就在於使得中產階層能從福利國家中獲得比窮苦民眾更多的利益。以醫療保健福利為例,在法國,中產階層享受的人均醫保福利要比最窮困人群多出20%。因此,國家醫保制度實際上更有利於一般收入者。甚至連美國施行的較小規模國家福利制度也更傾向於使中產階層獲利,所謂所得稅減免額就是最大的禮包。每年,有2400萬美國中產階層家庭由此獲得國稅部門退款,而處在貧困線以下的家庭則只能得到實物或服務補償。中產階層拿錢、窮人得物,這種歧視性制度在西歐各國也很常見。

  奧斯本首先針對英國福利國家制度的普遍兒童津貼開刀,這一津貼面向所有有子女的家庭發放,不論其收入水平高低。二戰後,西歐各國都實行了相似制度以提高國民生育率。在英國,42%的子女津貼發放到中產階層及富裕家庭。法國情況也是如此。奧斯本主張,對於收入水平達到所得稅最高稅率標準的家庭,取消其兒童津貼領取資格。此舉節省的費用(16億英鎊)與英國每年3100億的社會福利開銷相比可謂滄海一粟。但卡梅倫政府想要公眾由此了解到目前的福利國家制度內存在不公現象。

  改革社保系統中,最困難的一點是要爭取最廣泛民眾的大力支持。比如法國政府已決定削減公用事業員工過高的退休金,並且試圖將法定退休年齡由62歲提高到65歲。不向富裕家庭發放兒童津貼或將退休年齡推遲3年,人們不難理解其中道理,但出乎意料的是,有相當多民眾反對削減所謂不公的福利項目,這似乎是因為中產階層將此視為福利國家時代的終結。

  那麼,卡梅倫政府以及其他改弦更張的政府有無可能迫於中產階層的壓力而放棄改革呢?不會,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政府別無選擇。受2008年金融危機重創,加上凱恩斯模式公共開支的無效藥方,歐洲各國經濟已經瀕臨崩潰,唯有美國還能大肆發行本國貨幣並發放債務。因此,歐洲國家別無選擇,只能減少支出,而福利開支基本占到歐洲公共支出的一半,對其進行削減無疑是迅速緩解財政壓力的便宜之道。福利國家雖不會從歐洲消失,卻一定會縮減規模並從此只服務於需要幫助的人群。

  如果想要以失業率為最終衡量標準,歐洲福利國家制度的確為中產階層提供了就業保障,但也迫使10%的最弱勢群體永遠無法經濟自立。65年前,貝弗里奇勛爵曾讓人們相信,國家可以牽著國民的手從搖籃走到墳墓;而現在,卡梅倫和奧斯本要人們接受現實,該練習練習靠自己的雙腿走路了。(來源:2010年10月13日08:32南方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