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緊縮減稅抑通脹

http://www.CRNTT.com   2011-01-24 08:24:12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訊/2010年宏觀經濟數據20日“出爐”,經濟增速和物價漲幅均超出預期。中國證券報發表社評表示,當前通脹性質已經改變,物價上漲更多是成本推動所致,不再僅是貨幣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宏觀調控應多管齊下,有的放矢。貨幣政策宜繼續收緊,存款準備金率、利率和匯率“三率齊動”將重現。同時,可採取結構性減稅、提高收入等結構調整政策,激發經濟活力,有效增加供給。

  當前物價上漲的成因是需求拉動還是成本拉動?如果是前者,宏觀政策緊縮將成為控制物價上漲的應有之義。如果是後者,則意味著當前的物價上漲更可能是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所致,治理物價上漲的手段應更加多元。

  文章認為,當前的通脹推手是成本推動的因素更大一些。以通脹壓力較為明顯的去年四季度為例,工業增速在13%-14%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在24%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在18%左右。與改革開放以來的其他年份相比,上述指標均不處於增速明顯偏快區間,鐵路運輸、電力、港口吞吐等參考指標也沒有出現供力緊張的情況,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物價較快上漲較為少見。

  同時,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通脹的影響更為顯著,用工緊張現象逐漸突出,農業生產薄弱帶來食品價格穩定基礎不牢的局面持續顯現。這些因素更多體現出成本推升的壓力。

  文章稱,但是,不應據此得出物價上漲將成為中長期現象甚至通脹失控的判斷。首先應看到,中國目前的勞動力緊張是結構性的,部分行業區域的就業難現象仍然明顯。農業生產多年獲得豐收,當前穩定物價的基礎是存在的。其次,對宏觀經濟進行需求調控的空間較大。必要時,物價臨時幹預等行政措施,也將對防範成本型通脹起到作用。但穩定物價的代價,可能是犧牲一定的經濟增速。2010年經濟增速創出2008年以來新高後,今年可能適度回落。中國證券報認為,這樣做不僅值得,也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