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英國王室:又寂寞又美好

http://www.CRNTT.com   2011-04-28 09:18:06  


2004年,伊麗莎白女王在肯特郡的兵營中與士兵合影。
 
國王的新衣   
   
  “一個為人們提供幸福的產業” 

  英國作家希欽斯(Christopher Hitchens)曾分享過一則趣事。他在查爾斯王儲的行宮裡,聽見某人談論當王子的滋味:“沒什麼難的,不就是等著自己的媽死去麼”。這當然只是調侃,真實情況可沒那麼簡單。已故的伊麗莎白女王私人秘書查特里斯閣下(Lord Charteris)曾說道,“我們所在的是一個為人們提供幸福的產業”。此話一語中的地指出了當代英國王室的所有意義:傳達快樂、幸福、穩定、勇氣甚至上流等英國人所信奉的價值觀。

  寫過諸多王室報道的英國知名記者Matthew Engel,日前以 “Welcome to the firm”(公司歡迎你)為題,撰寫了一篇有關大婚的專欄。他戲謔地闡述道,當代英國王室就像一家企業,而它“永葆青春”的秘密武器就是為人們提供那些經久不衰的、有關幸福的價值觀,而女王就像是這家企業的掌舵人。世界風雲莫測,只有她永恒不變。這種永恒是有價值的。試想想,繼位時她讀的情報報告是關於斯大林的。只要像女王那樣擁有70年豐富經歷的人物,才配得上跟談道德與價值。 
 
  現代王室要轉型,女王不能只會說“My-husband-and-I”(我的丈夫和我)

  正如年輕人厭倦聽長輩說教,隨著新一代年輕人逐漸長大,女王也越來越不好當。1981年看著查爾斯和戴安娜兩名新人步入教堂的成年人中,有一半都去世了,現在的英國公眾對風俗傳統已經不怎麼依賴,無論是婚姻、政黨,還是王權。30年後,英國儼然成了另一個國家。人們依然樂於討論王室,但年輕人更喜歡登陸到王室在Facebook上的主頁去點擊“Like”(喜歡)按鈕。 

  在歐洲,很多王室逐漸走向世俗化、平民化,一向驕傲的英國王室也不得不隨波逐流。2002年,英國王室的新聞官們決心改變白金漢宮的形象,他們離開發布會那冷冰冰的桌子,改為和記者們一同乘坐公共汽車。

  在越來越多報道中,人們發現女王不只是那位念叨“My-husband-and-I”的女王(注:“我的丈夫和我”,女王每逢發表演講總要以這句“口頭禪”作為開頭,這個幾十年不便的短語被用於指代英國人對女王的刻板印象),真實生活中的她不僅深諳政事,充滿智慧而不乏幽默,她出其不意地發問常常難倒政府裡的部長們。
  
  “寶座上的家庭”:王室的當代意義不在“王”而在於“室”

  如果英國人只是希望王室變成普通人,事情就簡單得多了。在大受好評的奧斯卡獲獎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剛對著廣播完成了一次演講的喬治五世在呵斥結巴的兒子時說,王室成員已經變成了演員。事實證明,英國納稅人每年給王室支付3百萬英鎊供其開支,可不只期待這些。

  正如王室的英文名“Royal Family”所暗示的那樣,溫莎家族既被期望要有貴氣、也要像一個家庭的樣。在現代英國,他們被譽為“寶座上的家庭”。如果查爾斯王儲日後繼位,他那位再娶的王妃卡米拉很可能會面臨一場政治事件。如果英國人真願意將王室看成普通家庭,他們就不應該抗拒一名“第三者”來主持這個家族,但結果很可能事與願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