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你看,你看,評級機構的臉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10:39:52  


評級機構是在預言危機,還是在制造危機?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訊/“火上澆油”、“火燒連營”、“煽風點火”、“落井下石”……,這不是在講春秋,也不是在說三國,這是近期媒體對國際評級機構一系列的形容與概括。在歐債、美債危機不斷,全球經濟狀況頻出的多事之季,國際評級機構的這“全掛子”武藝,讓原本就風雲多變的金融市場愈加撲朔迷離。證券時報網近日登出評論文章“你看,你看,評級機構的臉”,全文如下: 

  一、評級機構煽風點火 歐債危機“火燒連營”
 
  全世界都看到歐洲領導人在為歐債危機努力著,為解決歐債危機四處滅火。但是三大評級機構為了美國的利益,無視歐洲的努力,繼續在那煽風點火,為禍歐洲。
 
  國際信評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北京時間7月13日凌晨宣布,將愛爾蘭政府外幣和本幣債券評級由“Baa3”下調一檔至“Ba1”的垃圾級,評級前景為“負面”。愛爾蘭由此成為繼葡萄牙和希臘後,第三個評級跌入“垃圾級”的歐元區成員國。
 
  就在上周(7月5日),穆迪剛剛將葡萄牙評級連降4級至“Ba2”的垃圾級。此前,三大評級機構輪番威脅下調希臘、意大利甚至比利時等多個歐元區成員國評級。評級機構對歐元區“狂轟濫炸”,客觀上致使歐債危機幾度升級,引發歐元區當局不滿。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稱,歐盟對愛爾蘭評級遭降表示很遺憾。穆迪此舉與近期愛爾蘭的一系列經濟數據不相稱,數據顯示,愛爾蘭2011年能夠實現GDP增長,愛爾蘭政府也已顯示出實施財政緊縮計劃的決心。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委員、奧地利央行行長諾沃特尼表示,“評級機構加重了歐債危機,沒有這些機構,金融市場照樣可以運轉”,而評級機構未就其所使用數據的準確性給出任何解釋。目前,歐盟正考慮制定評級機構相關法案,加強對評級行為的約束。
 
  美國債務談判難破糾結 評級機構“火上澆油”
 
  就在美國的決策者們在削減開支和加稅等關鍵問題上各執己見,白宮和國會針對債務上限的談判劍拔弩張的時侯,評級機構仍在不斷向美國施壓。穆迪公司7月13日宣布,將美國國債的3A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因為該國出現違約的風險正在加大。同日,中國評級機構大公國際也宣布,將美國的主權債務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就在今年4月18日,標普也曾宣布,把美國的評級展望調整為負面,意味著可能在12至18個月內調降該國評級。
 
  從地方債到銀行業,評級機構“做空”中國
 
  國家審計署披露了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結果後,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就給出一份報告稱,約有3.5萬億元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沒有在國家審計署報告中提及。同時,穆迪表示,考慮到目前尚無解決該問題的明確計劃,中國銀行體系的信用展望可能會轉為負面。
 
  7月11日,穆迪又用一個“紅旗”測試系統,對61家中資非金融企業全面審查,並點名西部水泥等6只“高危”民企股份。緊接著,這些個股大幅下挫。這也是一年多來,做空中國的新一輪高潮。
 
  二、評級機構,是在預言危機,還是在製造危機?
 
  在希臘債務危機一步步升級並演變成歐洲債務危機的整個過程中,評級機構的作用招致歐盟的強烈不滿。債務危機的每次加劇背後似乎都有評級機構的影子,評級機構每次調低歐元區國家主權信用評級都會在金融市場上掀起一番不小的風波,對市場信心構成沉重打擊。
 
  評級機構是在忠實履行職責、提醒投資者注意相關風險,還是在推動危機升級?儘管這一點尚難定論,但歐盟內部要求加強監管的呼聲卻日益高漲,畢竟評級機構在金融市場上的影響力實在太大,而且一貫以來,評級機構在對錯綜複雜的金融產品進行評級時就缺乏透明度,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難免讓人心裡不踏實。
 
  大西洋兩岸的這場“評級戰”凸顯了國際社會對三大評級機構信譽的質疑。許多專家指出,雖然不能對這幾家評級機構的信用評判記錄一概否定,但近年來它們多次失語甚至誤判卻是不爭的事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三大評級機構無一發出預警。2008年,三大評級機構不僅再次表現“麻木”,反倒將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美國次貸機構的信用等級評為最高級,結果造成了推波助瀾的惡劣效果。
 
  三大評級機構使用的評級模型的科學性令人懷疑,靠“發行人付費”的經營之道也存在利益衝突之嫌。
 
  歐洲中央銀行一名高級官員說,信用評級機構錯誤地調低一些國家主權信用評級,給金融秩序“添亂”,而各國央行過於依賴這些評級機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