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台灣:印象與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1-07-19 11:33:49  


 
  細節之美

  6月中旬,筆者到台灣採訪。一周的台灣之行,來去匆匆,有兩件事讓筆者印象深刻:

  某天在賓館的房間裡,筆者因為電視遙控的問題致電房務中心,他們答應盡快派人來。在等待的過程中,房間電話響起,有採訪對象致電商議訪問的具體安排,此時,門鈴也響了,但因為電話裡談的事情很重要,對方又是第一次打交道,不好掛電話。5分多鐘後打開房門,發現服務員還站在門外,笑容可掬。

  某日坐公共汽車,司機在停車時停得離正常位置稍微遠了一點,車下的乘客不得不再走一小段路才能上車,按說這種事也算正常,但是司機打開車門之後就立刻向上車的乘客不住道歉,而有一位女士依然不依不饒,而司機依然恭恭敬敬。

  這兩件事使我有些疑惑:我早就是個成年人了,在地鐵裡隨著人流奮力爭搶一個有利位置,在公共汽車上聽聽司機的大喊大叫,在銀行或餐館裡遭遇一些冷遇,早已司空見慣,不是會引起負面情緒的事情,而在台灣,卻體會到了完全不同的體驗。

  從市容上看,即便是在最發達的台北,也少有高樓大廈,都是平淡的幾層樓,沒有什麼色彩和形狀來衝擊人的視覺,也沒有多少特殊的景物來令你震撼,顯然比不上北京、上海的繁華。很多大陸人因此會看低台灣。在這個問題上,社科院於建嶸先生的“台灣之問”是最好的注解。他問碰到的台灣老百姓:假如政府官員把你們家房子拆了怎麼辦?老百姓說,房子是我的,官員怎麼會拆我的房子?於先生堅持問:假如拆了怎麼辦?老百姓答:我到法院告他。那政府官員的麻煩就大了。於先生再堅持問:假如法院腐敗了,官官相護怎麼辦?老百姓答:那我到議會那裡去告他。於先生繼續問:如果議員也腐敗了呢?老百姓說:不可能,他腐敗了,下次我不投他的票,他就當不了了。

  台灣的街頭滿是摩托車,但很少看到闖紅燈,路面秩序井然;公共扶梯的左急行右站立得到了很好的遵守;不管是在大街上還是小巷裡,沒有看到保潔員拿著掃帚提著簸箕來來往往忙碌的身影,但到處都顯得幹乾淨淨,清清爽爽。小巷也基本和主街道一樣乾淨整潔。在7/11吃便當的人,會自覺把剩飯和飯盒分開,再把筷子捆在一起回收。台灣人說話很柔軟和長長的拖音,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地方也會變得怒氣全無。

  以上都是筆者的切身見聞,沒有豪華和氣派的炫耀,只覺舒適和熨帖。顯然,一個社會的現代化程度不是取決於建築和外表,現代化是一個內化的過程,從很多社會的細節可以體現出來,比如民眾素質和人性化。一個社會令人神往之處往往在於那些細節。

  台灣山水自然風光旖旎,但與大陸相比,仍屬小巫見大巫。但台灣廁所多、摩托車多、廟宇多、民俗活動多;警署和警察少、城市管理人員少、集會上訪人員少、閑散人員少。所到之處,社會管理井井有條,和風細雨,這己涉及深層次問題,許多東西的確值得我們深思。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