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深海采油技術之於南中國海紛爭

http://www.CRNTT.com   2011-07-30 10:40:52  


 
  同時中國研製載人潛水器的項目也在齊頭並進。日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000米級海試成功,活動範圍已經可以達到全球七成海底。中國經濟高增長的速度自然觸發了該國對資源開發的異常渴求。估計今後“蛟龍號”之類的載人潛水器也將在南中國海開發中起到非凡的作用。 

  “蛟龍號”的設計深度為7000米,為世界第一,預計2012年將進行7000米級海試。耐壓和密封是考驗深海載人潛水器性能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潛入水下7000米時,將承受相當於700個大氣壓的巨大壓力,等於1平方米面積承重7000噸。巨大的水壓對潛水器的耐壓能力、密封性能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另外,潛航員身處狹小的空間,要在極深的海底孤軍作戰,連續工作6至8小時,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極限。 

時過境遷 中國戰略須重估 

  今日中國非常缺乏油氣資源,綜合國力更上一個台階之際,面臨一個無從回避的瓶頸。中國掌握了深海采油技術,海軍實力也已今非昔比,這就促使北京採取進取性的姿態,在處理南中國海島礁主權紛爭時表現得遠比過去積極。 

  南中國海事態發展也恰如北京所料。假如中國整合外交、軍事、經濟諸層面的影響力,予以一體發功,自信足以左右當地情勢。惜乎如今時過境遷,美國聯合日本、澳大利亞等國,有意介入南中國海紛爭,情勢丕變,令人有“人算不如天算”的感慨。北京究竟應該如何因應,似乎又要另作一番戰略盤算了。 

  台灣對擁有油氣田資源的渴望,比大陸有過之而無不及,卻缺乏經濟、軍事能力;大陸經濟、軍事能力固然差強人意,卻在南中國海沒有立足點。從某一個側面看待這個問題,似乎兩岸在經濟層面進行合作,聯合勘探並開發南中國海油氣田,也不失為一個絕處逢生的良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