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德國模式”在西方成一枝獨秀

http://www.CRNTT.com   2011-09-15 10:24:43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7家在德國
  中評社北京9月15日訊/為何“德國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雙重打擊,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呢?答案就蘊藏在機器的沙沙聲中——實體經濟的勝利。此間旅歐評論人吳黎明近日在《國際先驅導報》撰文,揭示了為何“德國模式”在西方一枝獨秀。全文如下:
 
  美國最喧鬧的,可以說是紐約證交所里大聲叫嚷著的交易員;而德國,則是工廠里機器發出的整齊有序的金屬沙沙聲。這是德國與美國經濟的兩幅不同面孔。

  2003年11月,當筆者遠赴歐洲常駐時,世界都在高呼“學習華爾街”,以美國為代表的“盎格魯.薩克遜”模式風頭正旺;2009年底,當筆者收拾行囊準備離開歐洲時,西方大多數國家依然沒有走出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陰影,只有德國例外。

  如今,在西方大的經濟體中,美國、英國等大國仍然在與衰退作鬥爭,而德國經濟則被西方媒體稱為“一枝獨秀”,“德國模式”重新得寵。若非德國經濟這根“定海神針”,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已經把歐洲帶入災難的深淵。

  那麼,為何“德國模式”能抵抗全球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的雙重打擊,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呢?答案就是蘊藏在機器的沙沙聲中——實體經濟的勝利。

  ■ 德國的實力在工廠
 
  談及德國,人們馬上就對奔馳、寶馬、大眾汽車、克虜伯的槍炮如數家珍,對西門子、大眾、拜耳、巴斯夫等大企業如雷貫耳。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7家在德國。

  德國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洲頭號經濟體,其經濟總量占歐盟總量的三分之一,可謂是歐洲經濟的“發動機”。德國是一個“製造大國”,其工業製造業占GDP的29%,成為其經濟的“脊梁”,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德國的精密機械、制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環保產業聞名於世,德國的產品以質量可靠著稱。去德國旅遊的中國遊客,往往會帶回菲斯勒的鍋、雙立人的刀。
 
  正是由於製造業的發達,面積與中國雲南省相當的德國,雖然自然資源匱乏,但自2003年開始成為世界頭號出口大國,一直到2009年才被新崛起的“世界工廠”中國推到世界第二的位子。
 
  初到德國的中國人可能有些失望,這麼發達的國家怎麼沒有上海浦東那樣的高樓大廈?的確,除了金融中心法蘭克福有些幾十層高的大樓外,德國各地很少有光鮮時髦的現代化高樓。但是,筆者不止一次告訴來訪者:“德國的實力在工廠。”
 
  記得2008年9月,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訪問德國時參觀大眾汽車,筆者隨行全面見識了德國汽車工業的力量。大眾汽車總部位於德國中北部的沃爾夫斯堡,這個只有十幾萬人的小城是個汽車城,其核心就是大眾汽車工廠。令人驚訝的是,大名鼎鼎的大眾汽車總部只是一棟褐紅色十幾層大樓,緊鄰其裝配車間,與國內一些企業總部相比,太寒酸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