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為什麼一個道德國度面臨道德解體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1-10-04 09:24:50  


 
對商業文明負面影響缺免疫力

  首先,在商業文明面前,中國傳統道德的衰落具有其必然性。中國數千年里一直是農業文明,從來就沒有經過商業文明的洗禮。儒家道德可以說是農業文明的精神結晶,表現在社會結構方面就是“士、農、工、商”的等級社會秩序,從商者被排在最後,最不重要。其它方面的制度設計,也是為這個等級秩序服務的。在歷史上,儘管不同朝代對商業具有不同的態度,一些朝代敵視和排斥商業,而另一些則比較能夠容納和重視商業,但商人在儒家意識形態中的地位,從來就沒有變化過。商業社會對道德的負面影響甚至衝擊是必然的,但中國統治者使用的是排斥商業的做法。這種政策在遏制商業發展的同時,也使得傳統文明沒有能力容納和接受商業文明。商業文明一旦來臨,傳統文明對商業文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沒有任何免疫力。

  這裡,如果和西方作一比較會看得比較清楚。西方近代以來的社會政治秩序,可以說是商業文明的產物。在西方,近代意義上的商業階層崛起在傳統帝國解體之後的廢墟上。隨著商業文明的崛起,封建價值觀很快衰落。商業文明要求對事物具有一種世俗的態度,於是宗教改革成為必要。宗教改革符合商業社會的需要,使得宗教能夠容納商業精神。但同時改革之後的宗教,也為商業社會塑造了一種新的道德價值體系。西方宗教改革和轉型,因此和商業文明的興起分不開。

  基督教轉型得最為成功。韋伯的著作《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就是論述這種情況的。改革後的宗教,在接受商業行為的同時,也約束著信仰者的商業行為。儘管商業行為、盈利和掙錢都被合理化,但掙錢本身僅僅只是工具,而非目的。商業行為和掙錢的最終目的,還是救瀆人本身的靈魂。另外一大宗教伊斯蘭教的轉型,並不像基督教那樣順利。在很大程度上,伊斯蘭直到現在不僅沒有有效轉型以容納商業社會,反而有更為傳統化的趨向,和商業社會和世俗行為表現為深刻的矛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