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台灣民主與兩岸關係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2-02-01 08:52:53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2月1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的文章“台灣民主與兩岸關係的未來”,文章認為,在台灣,追求絕對主權的原教旨主義的台獨運動並沒有未來,這種追求儘管有其支持力量,但只會加速導致台灣的衰落,甚至衰亡。詳論如下:
  
  馬英九的再次當選,應當說是中國大陸政府對台政策的勝利。這並不是指在台灣選舉期間,大陸的理性反應,而是指這些年來大陸以和平發展為主軸的對台宏觀政策。在這之前,中國大陸的強硬政策既沒有能夠對解決台灣問題有任何幫助,更沒有阻止得了台灣的獨立運動。實際上,大陸的強硬政策和台灣的獨立運動並行不悖,甚至可以說是互相強化,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並不難理解其背後的邏輯。

  台灣獨立運動標誌著台灣“民族主義”的崛起。台灣“民族主義”本來就缺少文化或者種族基礎,其崛起有深厚的政治背景,是人為創造的政治產物。在台灣獨立派塑造台灣民族主義過程中,他們所倚賴的就是一個惡劣的外在環境,也就是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這也不難理解。在任何地方,民族主義歷來就是“被壓迫者”(無論是真實的還是想象的)的武器。塑造台灣民族主義的主體是民進黨人,尤其是民進黨黨內的基本教義派。民進黨是作為反抗者而產生的,首先是反對國民黨的壓迫,現在轉移到反抗自大陸的“壓迫”。無論是反抗國民黨還是反抗大陸,民進黨都訴求於民族主義,前者表現為“本省人”和“外省人”的人為的“種族”分歧,後者直接表現為政治民族主義,例如台灣認同和中國認同、民主與專制等等的分歧。

  從本世紀初開始,大陸政府接受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很快改變了其對台政策。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通過了《反分裂法》,試圖以法律來阻止台獨運動,從法律上表現出其遏制台灣獨立的決心。《反分裂法》在國際社會引出了很多爭議,很多人把此視為是威脅。不過,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反分裂法》無疑有助於和平的兩岸關係。台灣的獨立與否問題不僅僅是台灣人的事情,而且也是中國大陸居民的事情。在中國大陸本身的民族主義迅速崛起的時候,如果台灣獨立運動不能得到遏止,那麼就必然導致兩岸民族主義的公開衝突,很有可能回到“內戰”的局面。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大陸在通過了《反分裂法》後不久,就轉入了尋求如何改善兩岸關係。儘管當時還是民進黨政權,大陸通過國共兩黨的機制,建立了定期的對話和商討。兩岸關係迅速得到改善。這些年來,兩岸關係曾現出幾個顯著的特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