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唐頓莊園》看貴族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12-03-10 09:40:17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訊/“在影像上的‘還原’之外,《唐頓莊園》對於貴族精神的描寫,更為精到。‘國家興亡,貴族有責’的觀念一直為英國士紳引以為傲,由此引申出貴族們的‘主人’意識。”《獨立閱讀》英國特約撰稿人孫驍驥撰文《從《唐頓莊園》看貴族精神》:

  如今的英國貴族雖然有幾分“過氣老倌”的意思,但貴族也並非在英國的社會生活中可有可無。這或許有些費解:既然“過氣”了,又如何“並非可有可無”?前段時間不少英劇迷都在追看一部名為《唐頓莊園》的電視劇。實際上,這部ITV的產品,對於理解這個事關當代英國貴族的責任和地位的疑問,很有幫助。

  私下與朋友交流時,我發現很多觀眾被劇作中的服飾、對白、人物之間糾結的關係所吸引,認為這部劇“很寫實”。的確,在細節上考究的英國人對於歷史的“還原”功夫已做足,仿佛直接把觀眾跩回了一戰前後的不列顛。不過,我倒是以為,在影像上的“還原”之外,《唐頓莊園》對於貴族精神的描寫,更為精到。唐頓莊園的主人格蘭瑟姆伯爵,就是最佳的切入點。

  一戰爆發之初,不少貴族投軍從戎,格蘭瑟姆伯爵被選為郡治安長官,也換上了一身戎裝。但他對於這個空有虛銜的職位並不感到滿意,抱怨說“這並不是真正重返了軍隊”,直到一天早晨,他收到來自羅賓森上將的書面邀請,請他出任北雷丁志願軍的上校。這個消息令格蘭瑟姆伯爵喜出望外,因為他不僅借此能統帥真正的部隊,實現“重返軍隊”的夙願,同時也能在戰時承擔地方治安乃至軍事作戰上的責任,總算不負他伯爵的貴族頭銜。需知劇中的這位伯爵並非戰爭狂熱份子,而在國家危難時能有此身先士卒的覺悟,自然令其形象變得高大起來。

  觀劇至此,如果僅僅把這段故事理解為“劇情需要”,顯然是偏頗之見。實際上,在一戰的陣亡者名單中,就包含了六名上院貴族、十六名從男爵、近百名上院貴族之子。數千名參戰的伊頓公學子弟中,傷亡率高達45%。此外,史載一戰期間,劍橋大學有萬餘名在校師生參戰,其中數千人陣亡。當時的劍橋大學,並未脫離“貴族子弟校”的保守傳統,如將在二戰隕命的眾多的劍橋貴族青年計算在一起,數量就更為龐大。正因為貴族傷亡巨大,兩次世界大戰後,為數不少的貴族頭銜都失去了首選繼承人,不少貴族家庭財產的去向,就此徹底改變。《唐頓莊園》中格蘭瑟姆伯爵以及其繼承人所作出的犧牲,實乃藝術對於歷史事實的再現。

  但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英國的貴族為什麼願意作出這種犧牲?為什麼英國貴族在戰時沒有躲在大後方向士兵們喊:“不怕死的給我衝”;而是身處前線,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振臂一呼“不怕死的跟我上”?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種責任感。以起源論,貴族們認為自己才是現代英國的締造者。1688年未曾流血的“光榮革命”說穿了無非是輝格黨貴族聯合托利黨導演的一出宮廷政變。但至此以後的數百年,有效制衡各階層政治權利的議會制逐漸在英國建立起來。正因此,“國家興亡,貴族有責”的觀念一直為英國士紳引以為傲,由此引申出貴族們的“主人”意識,自不待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