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孫立平:走出轉型陷阱

http://www.CRNTT.com   2012-02-29 09:29:50  


 
  轉型陷阱概念提醒我們的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狀態既不是改革處於膠著狀態,也不是改革受挫,也不是改革處於停滯狀態,甚至也不是向舊體制倒退,而是將轉型中某一特殊“過渡形態”定型化,形成以維護既得利益為主要目標的混合型體制。現在中國問題的關鍵是要打破轉型陷阱的邏輯,在公平正義的基礎上重新凝聚改革共識,堅定不移地走向現代主流文明。

  回首過去,改革和社會轉型既是中國過去30年社會變革的主線,也是過去3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力源泉。然而,過去我們看這個轉型過程的時候,往往有一個基本的假設,即這個過程有一個起點即計劃經濟或權力支配一切的體制,還有一個終點就是市場經濟以及民主和法治,轉型的過程就是從起點到終點的轉變過程。但在這個時候,人們往往忽略了一種可能性,即在轉型的過程中會形成一種由改革或轉型過程本身造就的既得利益集團,到了一定的時候,這個既得利益集團會阻止進一步變革過程的發生;在轉型中形成的那些“過渡性制度因素”,也會在其主導下,隨時可能定型化。這就如同在一個爛尾的大樓中,修建大樓的人們將其簡單裝修一下,搭灶做飯,娶妻生子,也儼然成為一片天地,成為一種格局一樣。

  在體制的意義上,轉型陷阱並非僅僅是體制變革陷於停滯或倒退,而是將一種過渡形態的體制因素定型為一種相對穩定的制度;在發展的意義上,轉型陷阱導致的並不是簡單地陷入經濟放緩或停滯,而是陷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畸形化。在現實中,我們已經可以發現種種值得警惕的跡象:儘管經濟在慣性的推動之下仍處於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甚至具有經濟大躍進的表象,但這種發展已經越來越畸形化,並開始顯露出明顯的疲態,步履越來越沉重;作為30多年發展動力源泉的體制變革基本止步不前,甚至出現某種回歸的跡象,一些“過渡性的現象”正在固化;最有利於短期快速發展的資源和優勢已經基本耗盡,而大躍進式發展導致的副作用則在不斷顯現,社會生活中的張力越來越大;社會的活力和生機在不斷喪失,發展與改革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將維持現狀作為優先選項。

  對於一個正處於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國家來說,特別需要警惕的就是這種轉型陷阱。尤其是在一個以漸進式改革實現社會轉型的國家中,陷入轉型陷阱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因為在漸進式改革中,使轉型過程停滯並定型化的機會太多,既得利益集團從容形成的條件更為有利。過去,我們過多地強調了漸進式改革的優勢,現在看,漸進式改革陷入轉型陷阱的危險性更大。

轉型陷阱是如何形成的?

  那麼,這種轉型陷阱是如何形成的?概括地說,轉型陷阱形成的原因,在社會結構的意義上是轉型過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對陷阱的建構與維護;從制度的角度說,則是由路徑依賴形成的路徑鎖閉。在改革和轉型的不同階段,這兩個因素互動的模式是不一樣的。

  一般地說,大規模的社會變革總會涉及到兩個相關的過程,一個是體制或制度的變革,也就是一套有關經濟社會生活規則的改變。在中國的具體情況下,這主要體現為破除計劃經濟體制、形成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二是社會力量構成的變化,在社會學中主要指的就是分層結構及利益群體結構的變化。但在社會變革的不同階段,這兩個過程之間的關係是不一樣的,而這種關係的變化又反過來會對變革或轉型的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概括地說,在80年代的改革過程中,是體制的變革推動著社會結構的轉型,即新的社會力量的形成以及構成新的組合關係。在整個90年代,在體制的變革仍在繼續進行的同時,新形成的社會力量及其組合關係已經開始逐步定型下來了。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定型下來的力量左右體制變革,一種扭曲改革的機制已經形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