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收入差距縮小不會自動發生

http://www.CRNTT.com   2012-04-03 09:26:29  


蔡昉,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人力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
  中評社北京4月2日訊/“導致中國收入分配狀況繼續惡化的主導因素,是資產性和財產性收入的嚴重不均等。”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在2012年第13期《新世紀》(出版日期:2012年4月2日)撰文“收入差距縮小不會自動發生”,詳細內容如後:

  隨著中國進入新的經濟發展階段,收入分配狀況的改善日益緊迫。在劉易斯拐點到來時,相對於此前典型的二元經濟發展時期,改善收入分配已具備較為成熟的條件,理論上可以期待一個收入差距從峰頂開始下降的轉折點。不過,收入差距縮小的轉折點不會自動到來,需要積極創造政策條件。
 
  ■ 中國高速增長時期的收入分配
 
  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巔峰時期,年均GDP增長率接近10%,呈現出典型的劉易斯式二元經濟發展特征。這一時期的收入分配受到諸多因素影響。
 
  首先,農民工獲得高於務農所得的工資性就業崗位,降低了農村貧困水平,抑制了城鄉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以土地均等分配為制度基礎的家庭承包制,保證了勞動力流動是追求更高收入和更好生活的自願選擇。因此,即使工資率不變,勞動力流動規模的擴大也足以顯著增加農民家庭收入。
 
  其次,勞動力無限供給長期妨礙農民工工資上漲,戶籍制度也將其置於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邊緣地位,形成城市勞動力市場二元結構,工資差別有所擴大。農民工與本地職工的工資差別,既存在對農民工的歧視,也存在對本地職工的保護。2001年農民工小時工資比城市本地工人低39.6%,其中63%來自人力資本等個人特征差別,而36.1%則來自戶籍身份等歧視因素。
 
  第三,市場化改革推動非國有經濟發展,使經濟成分多元化;經濟資源和資產存量的市場化和資本化,使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成為居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財產性收入的增加既會提高居民收入,也會擴大收入差距。中國體制轉型的特點又強化了資產性收入對收入差距的擴大作用,因為資源和資產分配嚴重不規範、不透明和不公正,具有高度集中化傾向。
 
  最後,政府採取一系列減貧、扶貧以及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產生了舉世矚目的減貧、扶貧效果。農村貧困人口從2000年底的9422萬人減少到2010年底的2688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2.8%。然而,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效果卻存在爭議,城鄉和東中西部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部門之間工資差異以及居民收入差距仍有明顯擴大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