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地方穩增長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8-26 09:48:37  


 
  其次,地方政府產業規劃不僅計劃經濟色彩較為濃重,而且對產業的選擇上趨同現象嚴重,一窩蜂式的投資很容易導致未來若幹年在所謂的“新興產業”上重蹈光伏行業的覆轍。

  各地的計劃不僅制定了重點發展的產業或產業集群,而且制定了具體的產值目標,單從這點看,就帶有較濃的計劃經濟色彩。此外,新能源、新材料、雲計算成為各地重點支持的對象,可以預料,這些重點支持的產業,將會得到土地、信貸上的支持,甚至是直接的財政資金資助。政府的強有力支持固然可以較快地吸引民間資金的參與,降低其早期的風險,但政府介入也鼓勵了民間資金不顧市場規律大肆冒險擴張,再加上一些所謂的高科技、新科技其實只是普通製造業,中國企業並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進入門檻甚低,極容易形成全國各地遍地開花,迅速形成產能過剩而真正的創新能力又無法形成的局面。政府的巨額投入有在數年後成為負擔的可能,光伏產業就是前車之鑒。

  其實,在引導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值得質疑的。不可否認,在過去基礎較差、投資相對於龐大就業壓力來說嚴重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過直接引導、定向支持的方式確實有利於快速形成生產能力和產業聚集效果,但這一模式的邊際效應已呈快速遞減之勢,相反,該模式帶來的重複投資、效益下降等負面效果則日益明顯,最典型的是江西新餘的賽維案例。因此,政府的產業政策需要適應形勢變化,打破原有的路徑依賴和行政慣性。

  隨著市場日益發展,政府在吸引產業、提高地區競爭力方面,不應該再靠優惠措施,不應該再靠直接幹預。政府應該立足於完善市場配套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確保企業擁有公平競爭環境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法治環境,政府應該加大在基礎研究上的投入,並以此作為形成產業聚集的支點,而具體的應用和產業化,應該交給市場來完成。

  文章強調,隨著中國經濟進入了新的階段,地方政府在“穩經濟”的過程中,投資政策和產業政策也需要作出積極的改變,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原來那種上項目、鋪攤子以投資推動增長,以直接幹預為主要手段,低效益高風險的產業政策,不能再延續下去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