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意大利“逃離的一代”

http://www.CRNTT.com   2012-09-05 11:15:31  


2008年11月14日,意大利首都羅馬,意大利學生繼續抗議政府教改方案。
  中評社北京9月5日訊/隨著歐元危機的持續,意大利的情況變得更加不容樂觀。但比經濟形勢更讓人絕望的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已經成為了最大的輸家。

  帶著理想落空與巨大失望,很多在意大利國內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年輕人被迫移居海外,尋求更好發展。

政客與年輕人兩重天

  在一個炎熱的夏日,歐洲的政治家們在羅馬聚首。他們在美第奇家族的一座能俯視整個城市的山頂別墅中,站在波魯菲摩斯(希臘神話的一位獨眼巨人)的巨幅壁畫下,發表了他們要拯救歐洲的宣言:為了“增長”和“紀律”,我們做好了準備。會談令人相當愉快,然而,他們沒有簽署任何實際的協議。

  他們描述的未來聽起來令人沮喪:盡是承諾和保證。這時,有一個刺耳的數字在接待廳裡回響:36%—意大利目前的年輕人失業率,史上最高。意大利總理馬里奧.蒙蒂說出這個數字後,認為這是“無法接受的”。

  會議結束之後,四位領導人—蒙蒂、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以及西班牙首相馬裡亞諾.拉霍伊—在種滿黃楊木籬笆的迷宮花園裡合影留念。這四位站在羅馬雕像前擺姿勢的歐洲大政客的平均年齡是60.25歲。歐洲的年輕人信不過這些政客,畢竟,面臨著漫長未來的正是這些年輕人。

  同一天晚上,一大群人在特斯塔喬區的舊屠宰場聚會,隔壁是有機食品市場和為富人服務的商業中心。他們稱之為“其他經濟”—與他們沒有交集。

  電影制片人古斯塔夫.霍非和盧卡.拉賈齊拉起了投影屏幕,他們在這裡放映他們的新電影《意大利:愛她還是離開她》,這部影片目前還沒有在意大利國內大範圍放映。影片討論一個十分私人的問題,同時也是政治意義上的問題:作為一個意大利年輕人,應不應該離開意大利。而這關乎意大利的未來。

  影片意外地在國際上大獲成功,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放映了好幾個月,場場爆滿,而且長居最受觀眾歡迎榜。後續的討論中,36歲的霍非和41歲的拉賈齊成了投訴箱,移居國外的意大利人紛紛向他們訴說對家鄉的思念。

  影片是兩年前拍攝的,當時的總理還是貝盧斯科尼。兩位制片人當時並沒有預見到兩年後的情形,但現在,在肆虐的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之中,他們發現自己恰好問對了問題,問對了地方。“意大利已經成了一種象徵。”霍非說,“在這裡,這一代人的未來決定著整個歐洲的未來。”

  默克爾、奧朗德和拉霍伊各自啟程回國時,電影裡,穿行意大利的旅程也正在開始。一位僧侶,一位詩人,一位同性戀政治家,以及罷工的工人們,抗議的婦女們,都在尋求留在國內的理由。人們看到的是競選活動中的貝盧斯科尼,熱衷獵奇娛樂的電視節目,以及無處不在的陰郁氣氛。人們想知道,這樣的意大利是否還要愛它?

  一位年輕女觀眾在工作人員的燈光中站起來,說:“這已經不再是離開或者留下的問題了。”她說她給過意大利太多的機會,但“意大利不要我”。說到她要在8月初搬到倫敦時,她的語氣接近哽咽。“永遠離開。”她說,“我別無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