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吳敬璉: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

http://www.CRNTT.com   2012-09-03 09:04:46  


 
  吳敬璉:對。一個好的政府,就是一個既能謹守自己的職責,又能為民眾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的政府。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顯然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從當前看,政府改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確保公民的基本權利不受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國政府簽署的《世界人權公約》對人的基本權利有明確的規定。人民群眾的這些基本權利,包括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宗教信仰等自由,人身權利以及選舉和被選舉的權利必須得到切實的保障,不受任何侵犯。

  公民對政府公務活動的知情權,也是一項基本的人權。因此,現代國家都有信息公開、“陽光政府”的立法。除了由於涉及國家安全並經法定程序得到豁免的公共信息,都要公之於眾。只有建立起信息透明的制度,公民才能行使自己當家作主的權利,政府和政府官員才能置於公眾的監督之下。所以,在報刊雜誌、廣播電視、互聯網絡等大眾傳播媒介異常發達的現代社會中,各級政府必須支持而不是限制公民行使《憲法》賦予自己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把它作為自己的一項基本職責。

  第二,政府要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實現依法行政。在目前的中國,各級政府在配置土地、資金等資源方面擁有過大的權力,對政府活動邊界又往往不夠明確,這樣就使官員掌握過大的自由裁量權和尋租機會。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在削減各級政府支配經濟資源權力的同時,切實保證所有政府官員在執行自己的職能時嚴格遵紀守法,防止他們以國家的名義侵犯公民的基本權益。近年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國務院制定了一系列限制政府行政權力的法律法規,現在的問題是如何保證這些法律法規得到切實的執行。

  在依法行政問題上,作為執政黨的共產黨起著重要的作用。正如《中國共產黨黨章》所規定的:“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活動”,黨員必須“模範遵守國家的法律和法規”。

  鄧小平根據自己擔任國家領導工作數十年的體驗以及針對過去在“左”的路線下黨政不分、政企不分等情況,反覆重申要解決“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的問題,實現“黨政分開”。他還提出過一系列實現這一原則的具體辦法。其中一部分在1987年中共十三大後的一段時間中曾經得到過實施。它們的實施經驗需要認真總結,存利去弊,加以推廣。

  第三,完善基層選舉制度,逐步擴展民主。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是從基層選舉做起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明確提出了在“基層政權和基層社會生活中逐步實現人民的直接民主”。20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農業“包產到戶”以後,創立了村民委員會自治組織,在1982年的《憲法》中明確肯定了這種基層自治制度。1987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規定“村民委員會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村民直接選舉產生”。1998年正式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改進了直接選舉的程序。

  截至2010年,全國農村村委會普遍進行了六次換屆選舉,數百萬名“村官”實現了由任命制到直接選舉的轉換。有些地方還開展了鄉鎮直選的試驗。但是,目前基層選舉的選舉文化還有待培育,選舉被操縱乃至賄選舞弊也時有發生。此外,村自治體的領導體制問題也有待解決。所有這些情況都說明,在基層選舉上,還有許多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

  第四,培育公民社會,提升社會的自組織能力。現代社會利益多元,社會活動五彩繽紛,公共事務不能僅僅靠黨政機關和行政官員來處理,還要發展民間社會,廣泛實行各種社群的自治。然而,傳統的“大政府、小社會”體制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國家權力的充分擴張和民間社會活動空間的盡量壓縮,因此在1956年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特別是1958年實現“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化以後,除了獨立性岌岌可危的家庭,其他的社群組織都已不複存在。整個社會的三百六十行,不論屬於什麼行業或領域,都被整合到一個以官職為本位的統一單調的行政科層體系中去。

  這是一種缺乏生機與活力的“纖維化的硬結”,或者叫做“沒有社會的國家”。如果政府領導做出決策和下達命令,這種組織體系可以運用國家的權威動員一切能夠調動的資源去實現特定的國家目標。但是,這樣的體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社群缺乏自組織能力,遇事只能依賴於政府官員的命令,任何非國家規定的項目或未經官員允許的活動都只能停頓下來,或者舉步維艱。在一個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中,必須提高民間社會的自組織能力,放手讓社群組織自行處理各種各樣的公共事務。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出現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和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的全面繁榮。

  《財經》:政治體制的進一步改革,意味著各級政府進行自我革命,放棄部分權力和增加新的社會服務職能。而割舍自己的權力和進行自我革命通常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某些政府官員往往成為進行政治改革的阻礙力量。他們或者竭力阻撓市場化改革的進行,力求保持尋租的陣地,或者力圖在改革中加進自己的私貨,把改革扭曲為新的尋租機會。

  吳敬璉:確實,作為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治傳統很少的國家,中國建立實行憲政、民主和法治的市場經濟,是一項十分偉大然而極其艱巨的任務。100多年以來,好幾代中國人為建設一個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鬥過,然而屢屢遭遇挫折。最近30年,中國在正確的方向上有了歷史性進步,但是改革仍未過大關,未來的道路也不會平坦。“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繼續完成市場經濟改革任務的同時,積極而慎重地推進政治改革,既是未來中國改革的主題,也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亡和每個公民的根本利益,在這樣的問題上,容不得有半點猶疑。只有打破阻力,奮力過關,才能實現幾代中國人的夢想,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裕、民主、文明的現代國家。 (全文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