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俄羅斯的“前哨”與“後方”

http://www.CRNTT.com   2012-09-08 09:48:47  


開發中的西伯利亞雪原
 
  (1)不光是蘇聯時期的彌賽亞主義的意識形態,而且是數百年延續下來、在蘇聯解體之後益發顯現的“歐洲中心主義”拖住了國家向東方發展的後腿。俄國精英尚沒有完全拋棄這種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

  (2)到目前為止,遠東、西伯利亞開發還並非完全是如同奧林匹克冬運會、北方和南方能源管道、北高加索的安全與發展等這樣一些政府願意超大規模投入的項目。與冷戰時期相比,遠東、西伯利亞不再是抗衡西方的戰略後方,因此,有人也擔心對於開發支持的力度有可能反而會不如以往。

  (3)俄羅斯學者認為,要成為真正的世界大國,就不可能只是依傍歐洲,而必須在東西兩翼取得發展。俄羅斯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面向亞太,這是其內部穩固以及增加國際競爭力的必要條件,只有東西兩翼達到了真正的均等,俄羅斯才稱得上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大國。

  (4)儘管俄羅斯有三分之二國土在亞洲,但基礎設施落後、經濟不發達,人口狀況也不容樂觀,問題已經非常嚴峻。與早已介入亞太地區當代發展的美國和歐洲的發達國家相比,俄羅斯轉向亞太已經太晚了。

  (5)加強東翼,加強與亞太的主導性國家,首先是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相互依存。普京在自己競選前的論文當中,並非偶然地提出了“要借中國之風,揚起俄國之帆”的觀點。當然,還包括加強與美、日、韓、東盟國家,還有印度等方面的關係。

  (6)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遠東、西伯利亞的重新開發乃是當下最為可靠有效的戰略路徑。

  在俄國學者與筆者的討論中,我們提出,遠東、西伯利亞的重新開發遠不止資源和空間的利用開發問題,甚至也不僅僅是東亞地區可能的穩定增長勢頭與遠東、西伯利亞之間的環境資源的高度互補性問題,這是一個在金融危機之後,正當人們對於全球化進程的前景感到迷茫、缺乏信心,甚至考慮重新回到內向化封閉式發展的思路的時候,必須加以認真思考的問題。從這一角度來看,著力尋找新型的全球化方向與內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握機遇,包括在遠東、西伯利亞開發背景之下,來觀察未來可能的新型全球化進程,這是一個具有全局意義的問題。

  未來的若干年中,很可能出現一個不像上世紀70年代晚期後問世的全球化進程,這個新進程不一定單一地以新自由主義為導向、以發達國家向新興國家和轉型國家起單向支配作用、以金融衍生工具深度參與市場和資源配置、以發展中和轉型中國家初期開發開放為基礎。

  未來的新全球化進程很可能是一個基於各個地區和各種大國組合的具體情景,其路徑、模式及向度多樣化的,可能會傾向於市場、環境、資源相均衡且公平和效益相兼顧的持續發展為導向的,特別是可能以新興國家在若干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全球化進程。儘管這一進程的面貌還不清晰,過去三十年全球化方式的慣性依然會繼續,但是,已經有了不少值得關注的全球化的新空間和新機遇,國際參與背景下的遠東、西伯利亞開發本身可能就是其中一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